但墨子觉得孔子这一套理论,本质上还是为了宝座上的国君能够稳坐高位,所以墨子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兼爱”,即不论阶级、年龄、身份,要求社会上所有人心存仁爱,人人相爱,自然天下太平。交相辉映
墨子最讨厌的,就是孔子对于阶级的维护。毕竟,孔子是鲁国贵族子弟,他必然立足于自己的阶级放眼天下,而墨子也是一样的。
孔子所代表的贵族阶级的胜利,必然意味着墨子身后平民阶级的受害。
所以墨子愤怒地攻击孔子以及孔子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亡国之说,指责士大夫阶级的统治。
虽然墨子也曾经出仕,官至大夫,但他始终更认同自己的平民身份。
在史书上,墨子的形象是一个工匠,据说他是中国最早的物理学家,物理学上很著名的光学原理“小孔成像”,据说就是墨子发现的。
只是,在封建时代,植根于平民阶级,注重实用主义的墨子,注定遇不上能够欣赏他的人。
其实,墨子与孔子,虽然互相对立,但又何其相似。同样有着超脱于时代的思想,同样桃李满天下,同样的性格刚直,墨子行侠仗义,孔子也同样留下“以直报怨”的耿直之语。
他们也有着同样的郁郁不得志,墨子的学说被各国拒绝,孔子也同样周游列国,却遇不到伯乐,这也许是超凡的思想家共同的孤独。
同样,某种程度上,虽然他们分属于两个阶级,但也一定程度地超越了自己的阶级。
贵族孔子的弟子中,同样有农夫工匠,孔子也同样会提出“苛政猛于虎”这样批判贵族统治的言论。
平民墨子也提出了“尚贤上同”的政治追求,在“救国救民”这个最高的理想上,其实他们是同路人。
只是很遗憾,他们不曾见过面,即使他们真的见过面,也很难站在同一个立场,但无论是孔子还是墨子,他们留下的光辉璀璨的思想文明,都是全人类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他们两个人的存在,有人用近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句来形容:“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交相辉映,各有方向,这才是思想家们留给我们的动人之处,直到多年以后,他们仍然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存在后人的一举一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