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起义期间,为何同属红巾军阵营的豪杰,却存在各自割据状况?

2020-10-20 18:30:31 作者: 元末起义期间

早在元泰定二年(1325年),伴随着赵丑厮、郭菩萨等人起义进程的展开,元末农民起义也正式宣告拉开了序幕。

继而到了元至正年间,各种规模不一的起义活动已然是遍及元朝全境。就好比当时的京南一带,据不完全统计,刚到至正初期,其起义活动就已经到了三百余起左右。

也正是在这段时期里,涌现出了一大批诸如朱光卿、彭和尚、周子旺、刘福通、郭子兴、张士诚、方国珍、陈友谅等历史上有名元末豪杰。

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个问题,这些元末豪杰在起义之时虽说有大部分打的都是红巾军的旗号。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实并没有形成一股有效的北伐力量,反而有大多数都是各自为战。

就好比当时的张士诚,其打的就是红巾军起义的旗号,然而却只顾自己抢地盘,甚至与其他同属红巾军阵营的豪杰相互攻打,赫然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割据势力。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割据状态形成的呢?

元朝政治体系濒临崩溃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主要是因为元朝政治体系濒临崩溃所致。毕竟其也可以称得上是元末那乱世局面形成的罪魁祸首。

就好比元朝至大元年(1308)到元统元年(1333)这短短的25年时间里,元朝光是统治者,就先后更换了8个。

很明显,元朝政治体系中的统治者地位,在此期间定然是存在着极为激烈的争夺情景的。

试问,在这样激烈的帝位争夺之下,元朝朝堂又怎么可能去制定实施一些对百姓有利的政治措施呢?

其次,伴随着时间的变迁,元朝土地兼并的状况也是愈演愈烈,绝大多数的土地其实都是流落到了蒙古贵族的手中。

从而在一系列苛刻的剥削之下,导致元朝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正如史书所说,“大家收谷岁至数百万斛,而小民皆无葢藏”,阶级矛盾十分明显。

若是再加上元末时期官僚腐败、贪污成风,就连统治者自己也是穷奢极侈,甚至为了弥补财政亏空而大量发行纸币,以至于通货膨胀的速度也是与日俱增。

毫无疑问,在元朝这种内斗频繁、阶级矛盾激化、政治、经济、民生等诸多体系都千疮百孔的情况之下,元朝的政治体系确实是濒临崩溃,这个不假。

但问题是这种情况所导致的元末红巾军起义,实则不应该会出现群雄各自割据、甚至互相攻伐的情况呀。

毕竟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红巾军所代表的农民起义团体在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想要推翻元朝统治阶层。

若是各自为战的话,岂不就跟元朝统治阶层的内斗没什么区别了吗?而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变相提高了元朝统治阶层的胜率,反而得不偿失。

很显然,光是元朝统治阶层以及官僚阶层剥削之下所导致的“人祸”,并不是致使红巾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自割据的真正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难不成红巾军内部也跟元朝统治阶层一样,各自为了权力和财富你争我夺?

元末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变

答案其实很简单,并非是红巾军内部不团结,各自为了权力地位你争我夺,而是天灾。

而且这些天灾还不仅仅只是史书上所记载的那些洪灾、旱灾之类的偶发现象。而是由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一连串的环境条件的改变。

毕竟如果只有洪灾、旱灾之类的天灾的话,虽然在当地也确实会造成大量饥荒事件的发生,就好比元统元年(1333)的那次京畿大雨,直接让近四十万百姓沦为饥民,流离失所。

可面对这种情况,纵然元朝朝廷腐败无力救济,百姓充其量也就是另外迁徙到其他地方,难也就难个几年,想要缓过来并不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