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大战决战初,明军士气尚还高涨,为何没多久却军心大乱?

2020-11-07 08:01:44 作者: 松锦大战决战

可决战刚刚开始,伴随着前线传来的“清人兵马,死伤甚多”甚至濒临崩溃的消息,又怎么可能不急。

同时也侧面证明了松锦大战决战初期,清朝确实是处于下风的,那么明军士气高涨自然也无可厚非。

可问题是这种种迹象都表明明军当时显然没有失败的理由呀,那为何仅几天的功夫战局就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扭转,原本处于优势的明军反而军心大乱了呢?

明军军心大乱的实质

这其实还要从明军当时的指挥官身上开始说起,虽说当时的蓟辽总督依旧是洪承畴,可实质上能够影响到松锦大战明军指挥体系的却不是洪承畴。

而是一个“原属刑曹,本不知兵”的辽东监军“张若麒”

正如史书所说,张若麒在当然俨然一副“挟兵曹之势,收督臣之权,纵心指挥。但知有张兵部,不知有洪总督”的模样。

继而在1641年锦州外城失陷以后,并不怎么懂用兵之术的张若麒当时就急了,以至于忽略了洪承畴那且战且守、步步为营的稳妥战术。

反而选择了集中兵力解救锦州这一条路,故而在明朝廷的不断催战之下,洪承畴不得已只能提前发起决战。

从而也就导致明军主力的进攻方向从杏山、松山一线提前变成了松山到锦州一线,去反复冲击围困锦州的清军。

如此一来,也就相当于是给了松山一带清军喘息的契机。

继而等八月十九日皇太极率军赶到松山戚家堡以后,当即就乐了,明军主力的被调走,已然是导致明军陷入了一个“大众集前,后队颇弱”的进退两难地步。

直接就从主动陷入了被动。

正如皇太极自己所说的,“此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可破也。”

之后便是皇太极一边在松山一带就地部署阵地,构筑了一个包围圈,切断了洪承畴的退路。

另外一方面又派阿济格突袭“笔架岗”,顺势进攻塔山,切断了明军的粮道。

以至于一时间明军被重重包围不说,粮草还断了,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么等被包围的消息传到明军耳中以后,人心又怎么可能不散呢。

最为关键的是,放在其他时期,即便是被包围,还有等待援军然后顺势突围的可能,可这本来就是最后的大决战了,双方都是精锐尽出,几乎可以说就没有援军。

自然而然,军心大乱的速度只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