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是否弑兄自立?深度分析历史上的“烛影斧声”之迷

2020-11-07 15:19:00 作者: 宋太宗是否弑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于是赵普便对匡义说:“事既无可奈何,政须早为约束。”然后又与诸将约定,拥戴太祖后,不可滥杀无辜,以免都城摇心。军士皆许诺,之后太宗及赵普才命郭延赟入京报信,并与诸将守卫在太祖营帐外,直到天亮。

太祖被黄袍加身后,仍然不肯接受,于是大家便“相与扶太祖上马,拥逼南行”,石守信早就打开城门迎候,宋太祖得以顺利进京。元朝人编的另一部史书《宋史全文》与《续资治通鉴长编》写的这段内容一样,可信度极高。这说明宋太宗与赵普在陈桥兵变中起了关键性作用,而宋太祖是被迫登上皇位的。

木头上写“点检作”可能也是他们两人的作品,就像陈胜吴广秘密把“陈胜王”的纸条藏入鱼腹中一样,以此来迷惑周世宗。之后他们又散布“点检作天子”的谣言,为兵变进行舆论造势。在陈桥驿,当士兵哗变之后,宋太宗与赵普为了控制他们,以免出现不听号令的状况,便假意劝阻,一边安抚人心,一边又秘密派人联络汴梁的石守信。等军士们听从约定,决心拥戴宋太祖后,事情便成功了一半;接着石守信控制了汴京,打开城门迎接宋太祖回来继位,实现了和平的改朝换代。

宋太宗为供奉官,赵普为掌书记,二人欲图富贵而将宋太祖孤注一掷,成则跟着荣升;不成则宋太祖遭受首祸,其计亦阴矣。

宋太祖为什么要传位给宋太宗?

当我们弄清楚宋太宗与赵普在陈桥兵变中的决定性作用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太祖要传位给太宗了。可以说,皇位是太宗帮太祖争取到的,这点他们的母亲杜太后最为清楚。

根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宋太祖初次听到“点检作天子”的谣言时,十分害怕,秘密告诉家人,担忧宫中人知道了这件事会加害自己。他的姐姐当时正在厨房里做饭,听见后面如铁色,忽然出来拿着木棍追打太祖,说:“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何为邪!”等到宋太祖黄袍加身,从陈桥驿赶回京城时,他的妻子王氏与杜太后设斋于定力院。听闻兵变的事,王氏非常惊恐,杜太后却淡定的说:“吾儿平生奇异,人皆言当极贵,何忧也。”言笑自若,不以为意。这说明,杜太后与她的女儿可能知道宋太宗密谋拥立兄长的计划,所以她们告诫宋太祖不要胆小怕事,而且不担心事情不成,因为有匡义与赵普在太祖的身边,“何忧也”。

太祖刚登基时,杜太后的身体还健康,她也常议论军国大事,并且称呼赵普为书记,曾嘱咐他说:“赵书记且为尽心,吾儿未更事也。”第二年太后就生了病,临终前还招赵普进来一起受遗命。她先是问太祖说:“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回答说:“皆祖考及太后之余庆也。”不料太后不以为然,认为柴氏失天下是因为国无长君的缘故,并且遗命说:“汝百岁后,当传位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传德昭。”太祖哭着答应说:“敢不如教”,接着命令赵普在塌前写下誓书。

就这样,宋太祖才继位第二年,便在母亲的要求下,确立了太宗的合法继承人地位。从年龄上看,宋太祖比宋太宗大12岁,太宗又比四弟赵廷美大8岁,且赵廷美是庶母所出。而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也就只比宋太宗小12岁、比赵廷美小4岁而已。杜太后这样安排,目的是为了让宋太宗能够兄终弟及,因为她知道,如果没有太宗的密谋,太祖就无法黄袍加身。如果不在自己生前,让两个儿子约定好,宋太祖可能会除掉太宗以巩固权力,太宗也可能与赵普密谋弑君,杀掉太祖然后继位。

杜太后为了避免死后两个儿子互相残杀,才用遗嘱的方式来约束太祖,让他写下誓书,并由当事人之一赵普亲自监誓。

宋太宗赵匡义(939年-997年)

试解“烛影斧声”之迷

按照线索,我们已经可以理清关系了。首先宋太宗与赵普密谋拥戴宋太祖登上皇位,立下汗马功劳,而宋太祖只是被动的坐享其成。但是在他看来,自己是一颗被弟弟与部下操纵的棋子,众人贪图富贵才拥戴他做皇帝,让他承受最大的风险,彼此之间并无恩义可言,只是各取所需罢了。如果太祖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德昭,他就得考虑赵匡义会不会不满,因为当初没有他,自己也就无法当皇帝。所以,必须除掉匡义才能保住德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