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他的登基过程与所有的皇帝不同。无论是曹丕、司马懿、刘裕、杨坚或是李渊,他们都在拥有权力之后,才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来篡取政权。唯有宋太祖是被动的“黄袍加身”,莫名其妙就当上了皇帝。根据史书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宋太祖并没有参与“黄袍加身”的谋划,在整个登基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匡义及亲信赵普。
“陈桥兵变”是赵匡义与赵普密谋的“杰作”
宋太祖“黄袍加身”始末
宋太祖并没有显赫的身世,他本人也是在周世宗登基后才被重用。《旧五代史》记载,周世宗北征契丹,一天忽然掘地发现一块两三尺长的木板,上面写着“点检做”三个大字,没有人看懂是什么意思。当时的点检是张永德,回朝后,世宗的身体就不适,于是任命他更信任的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取代了张永德的位置。
世宗驾崩后,“点检作天子”的传言愈传愈烈。当年冬天,忽然有来报说北汉与契丹兵入寇,朝廷派赵匡胤率兵御敌。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带先锋出城时,汴京中就四处流言说:“将以出军之日,册点检为天子。”百姓都觉得要变天了,急忙逃匿起来,唯有深在宫中的太后与幼帝尚未察觉。
当部队抵达陈桥驿时,军士们在半夜聚集于驿门前,宣称要拥戴点检为天子。有人高叫说:“主上幼弱,我辈出死力破敌,谁则知之!不如先册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晚也。”都押衙李处耘急忙告知供奉官赵匡义与归德掌书记赵普。匡义与赵普便赶往赵匡胤的寝所,命令部将严密把守,然后又派郭延赟赶回都中去联络石守信和王审琦,这两人都是赵匡胤的亲信。
黎明时分,军士们相拥至赵匡胤的寝所,赵匡义和赵普急忙走进去汇报情况。当时的赵匡胤酒后初醒,正睡眼惺忪的躺在床上,还没来得及起身,将校们便露刃罗拜在外面说:“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皇帝。”赵匡胤还没来得及回答,众人便将黄袍披在他身上,然后集体跪拜山呼万岁!接着又拥他上马,请求还京。赵匡胤无奈说:“汝等贪富贵,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众人都答应说:“愿受命。”接着便浩浩荡荡的赶回汴京。
赵匡胤回京后,便命甲士归营,他没有进宫面圣,而是重回自己的家。将士们便挟持宰相范质等来见,赵匡胤流泪说:“吾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若之何!”范质还没来得及回答,军士们立即挺剑威胁说:“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赵匡胤斥之,众人不退,范质起初问责几句,见众人都跪下,也只得下拜。于是众人拥戴赵匡胤进宫,到崇元殿去行禅代礼,正式登基为帝。
黄袍加身
宋太宗与赵普是陈桥兵变的主谋
《宋史》的《太祖本纪》与《太宗本纪》里都淡化了宋太宗在陈桥兵变中的作用,只记载他在黎明时率先进去汇报情况,没有说到他与赵普派兵把守宋太祖的营帐以及密令郭延赟入京联络石守信的事。因为《宋史》虽是元朝人编的,但里面的内容大多抄自当时的《太祖实录》,而这本书正是在宋太宗当政时修订的。
南宋人李焘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则明确记载李处耘给宋太宗及赵普报信的事,而且内容更详细。书中说军士们在半夜就想冲入太祖的营帐,赵普与太宗“各以事理逆顺晓譬之,曰:‘太尉忠赤,必不汝赦’。”军士们听完,面面相觑,逐渐散开。然而,过了一会他们又重新聚集过来,露出白刃并大声说:“军中偶语则族。今已定议,太尉若不从,则我辈亦安肯退而受祸。”
赵普与太宗察觉到时机成熟,便故意斥责说:“策立,大事也,固宜审图,尔等何得肆狂悖!”于是军士们各自归座听命。赵普又说:“外寇压境,将莫谁何,盍先攮却,归始议此。”建议先北上抗击契丹,回来后再做计议,借此来激将。众人果然纷纷反对,说如今政出多门,以其北上击寇,不如先拥戴太尉,安定朝政,然后再出兵御敌。并且威胁说:“太尉苟不受策,六军决亦难使向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