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让为什么帮辽人打汉人?请不要用现代的认知去衡量古代的问题

2020-11-08 13:40:45 作者: 韩德让为什么

韩知古凭自己的努力和才干,为自己及其家族在异国开辟出新的天地,就像移民第一代一样,给后来的韩家在契丹国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韩家对契丹社会,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融入。

最典型的就是韩家像契丹人一样拥有蕃名,比如韩知古的蕃名叫xx·保业(xx是墓志缺字),他的妻子蕃名叫欧妮·迈札,他儿子韩匡嗣的蕃名叫殿宁·尧治,韩匡嗣长子韩德源的蕃名是延宁·苏里得赫等等。

韩匡嗣妻子剧照

虽然韩知古死得早,但儿子却没少生,足有十一个儿子,其中最知名的韩匡嗣(917-983)就是老三,也就是韩德让的爹。

韩老三和他爹一样,也是个聪明人,年纪很小就精通医术,经常出入应天太后的长宁宫,被述律太后视为子侄一般,后来还被太宗德光授予骁卫将军,担任太祖庙的详稳。

应历十年(960)十月,宋王喜隐谋反,牵连到韩匡嗣,或许是因为韩家的忠心,也或许是韩匡嗣善医术,总之,杀人成性的辽穆宗耶律璟居然没有治罪韩匡嗣,只是把他罢官而已。

这时候,南朝的赵宋取代郭周已经十个月了,已经彻底融入契丹的韩匡嗣,对陌生的赵宋王朝并没有认同感,即便他在穆宗面前的失意,也没有考虑逃亡赵宋。其实吧,就赵宋那样子,真有高官叛投,他也是不敢收的,参见西夏最高军事长官嵬名山遇投宋、契丹驸马刘三嘏投宋的悲惨结局。

韩德让剧照

可以说,身为移民二代的韩匡嗣,对自己的契丹国人身份早已经产生认同感,他生在契丹、长在契丹,又怎么会心向陌生的大宋呢?想想才是第一代移民的萧峰,婴儿时期就生活在宋国,就对宋国产生认同感,怎么能怪二代移民韩匡嗣认同契丹呢?那实在有点强人所难了。

到韩德让(941-1011)时,韩家人来契丹已经是第三代,从大唐天复三年(903)到韩德让开始掌大权的统和元年(983),已经过去80年,中原政权也从大唐到朱梁、沙陀唐、沙陀晋、沙陀汉、郭周、赵宋,经历了七个政权的更迭。

此时的韩家不但从文化上,还是从心理上都彻底认同契丹,对契丹产生归属感。所以,在契丹出生、长大、成家、立业、汉人皮囊、契丹心的韩德让,和现代那些从小接受异国教育熏陶,思维方式、价值观都完全异国化的香蕉人有啥区别?对他们来说,为国家服务,为个人建功立业拼搏,为家族荣耀奋斗,有错吗?

哦,对了,即便不知道韩德让的祖母是否是契丹人,但韩德让的亲妈,则是出自国舅大父房的后族千金契丹贵女,所以,韩德让的一半血统是契丹人,他本人是汉人、契丹人混血,当然,你也可以说本国人从父云云。

韩匡嗣妻子剧照

写了这么多,大概会有人不耐烦地问我站什么立场,我什么立场都不站,既不代入到宋,也不代入到辽,只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去客观的看待那段多民族对峙的时代,杨家将保家卫国值得颂扬,韩德让为国征战也没错。

再说一遍:请不要用现代人的认知,去衡量古代的问题!看待历史问题,请以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为坐标!

对古人来说,华夷之变的区别就是文明与野蛮,更简单点说,就是政权所在地和统治的范围在中原中华之地,其政权治下的百姓身穿中华的服饰,流行的是中华思想文化,那,这个政权就是妥妥的中华,反之,就是夷狄。

早在赵宋立国前,契丹就和中原地区形成实际上的南北对峙,而赵宋不管是在立国时还是之后,都没能实现对中原故地完全的占有,又凭什么苛求沦陷地那些一天宋人都没作过的幽云人,对宋产生认同感呢?而作为幽云实际拥有人的契丹统治者说一句守护幽云又有什么错?

辽穆宗剧照

契丹从阿保机开始的历代皇帝除了穆宗以外,都对中华文化有所仰慕,阿保机就是在汉人智囊团的参谋下,在原来的宫帐之外,另外设置了作为国家中枢的宫殿、修筑大小城郭、建造城镇和村落,从草原化转变为牧业、农业、城市化的复合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