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一般将陶渊明定义为一个“田园诗人”,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陶渊明集》自明代以来翻刻的版本能考证到的都有一百四十九种,难道陶渊明就凭几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的小清新格调,就能在作古后一千多年还这么备受推崇?
《文选》的作者昭明太子萧统说:“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苏东坡曾经把一个诗人写过的诗句一首不落地和下来了,这个诗人就是陶渊明,而且没有第二个诗人受到子瞻的这种礼遇。笔者非常喜欢的一位国学大师钱穆,曾经被学生问道,先秦以下,你最想与之对话的三位古人是谁?钱穆思考了片刻说陶渊明、朱熹、曾国藩。陶渊明是这三位之中唯一的诗人。
(国学大师钱穆。)
一个人装一次小清新并不难,难的是装一辈子的小清新。陶渊明的诗虽然以田园为主,但是在不经意间,真相就暴露了。朱熹说:“人都说陶渊明诗平淡,我倒是看他很豪放,他露出本相的是《咏荆轲》那篇,平淡的人怎么可能说出这些话!”
读了《咏荆轲》再去看岳飞的“怒发冲冠”、东坡的“大江东去”,就会觉得苏轼只是豪放罢,岳飞也只是在声嘶力竭地咆哮。而陶诗却在豪放之中透露出深深的悲凉之感,在悲凉过后又转入平淡。就好像一位独步天下的大侠,在轰轰烈烈过后选择隐居在一个小村落,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去。在某个平淡无奇的早晨,一位新成名的英雄前来挑战他,他在村子外面与之进行了一番耗尽彼此内力的殊死搏斗后又悄悄地回到村子里,村民们没有丝毫察觉,觉得他的神情和任何一个普通的早晨没什么两样。
《咏荆轲》是这样写的:
你看,岳飞“怒发冲冠”的说法,陶渊明早就用过了。
如果一个人性格中只有豪放的一面,那就太单调了。陶渊明不仅能平淡,能豪放,他还十分有幽默感。他以自己形体的口吻给自己的影子写了一首诗,叫做《形赠影》;又以影子的口吻回赠了形体一首诗,叫做《影答形》。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玩法,陶渊明也早就用过了。他在自己还没有作古的时候就给自己写了一首挽诗,挽诗中有伤感的句子,“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也有豁达的句子,“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最后在结尾处来一句,“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与陆放翁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比起来,陶渊明真的是非常地豁达。
(陆游《入蜀记》。少不入川。)
陶渊明喜欢喝酒,但家里很穷,酒大部分是别人送给他的。颜延年是陶渊明的好朋友,出行办事的时候刚好路过陶渊明家,发现陶渊明家实在是太穷,所以给他留了两万钱,陶渊明转过头就把两万钱送到买酒的地方去了,什么时候想喝酒直接去取就行。只要有人来拜访陶渊明,无论来者贫穷或富有,陶渊明都会拉着他一起喝酒,如果陶渊明先喝醉,就会直接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了,你走吧。”
陶渊明很穷,甚至有时候会穷到不得不讨饭的地步。同时他也继承了读书人的“优良传统”:脸皮薄而且穷,不好意思乞讨,因为怕自己没有什么能够报答。
他受到了帮助,但他又自愧没有韩信的才干,又要怎么才能报答主人呢?恐怕只有在下辈子才能还主人的人情债了罢。
他还写《咏贫士》:
他在此诗中说自己没事总是会倒倒空酒壶,看看里面是不是还剩几滴酒,闲了还会趴在灶台前面往里看,看看能不能生出烟来。他说自己有时候也会像子路一样抱怨,哀叹君子居然也会穷困到这个地步,但当他想到古代有很多贤人也很穷时,他又得到了些许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