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

2020-11-09 12:06:54 作者: 中国古代政治

开讲英国之后,我试图对比着中国古代来讲,突然发现没讲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这就很难对比了,幸亏发现的及时,先补上这一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只要记住一句话就行了,一切的变革,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皇权,这点和欧洲正好相反,欧洲的变革都是为了削弱王权。

中国明确的国家应该是从商开始,夏只是传说中的王朝,比夏更早的是三皇治世,然后是黄帝、颛顼、尧、舜、禹,虽然传说尧建立的王朝叫“唐”,但已不可考证,那个时候最多也就是部落联盟性质,算不上是国家。夏最多算是国家的雏形,商是明确的国家,不仅有国家机器,而且开始形成一直影响至今的天信仰,而且有官吏和管理制度,之后的周沿用了商的体制,这个时候的政治制度实行的分封制,世卿世禄,采用父死子继的世袭制。这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各个诸侯之间,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不具备采取中央集权政体的条件。

进入春秋战国时代,由于铁器已经开始使用,并广泛地使用牛来耕作,加上犁地发明,使生产力水平飞速的提高,使一部分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开始思索如何治理天下的问题,这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大爆发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争相提出自己的理论,比如老子的理想是无为而治,孔子的思想是天下为公,建立大同社会,可惜到现在也没实现。

最终胜出的是商鞅,一改之前的世袭制,采用军功授爵,这就给了普通人一个进阶的机会,也就形成了中国有自古英雄不问出身低的传统。这是由于这种制度的变革,才使秦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斩敌首一枚,爵升一级,所以敌人的脑袋叫首级,在秦军眼里,敌人的脑袋就是官、就是土地、就是前途;而那时的六国还是世袭制的,普通士兵看不到前途,也就没有战斗力,秦一统天下也就不足为奇了。统一六国后,秦废除了分封制,把天下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开始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一级管一级。

秦朝用法家治国,统一思想实行的焚书坑儒这样的野蛮手段,远不如后世的思想控制效果好。

汉基本继承秦的制度,所以在政治史上秦汉并称。这个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叫察举征辟制,可以由政府发现人才,也可以由地方举荐人才,叫举孝廉,曹操就是举孝廉出身。在中央实行丞相开府治是,实行君臣共治天下,皇帝管皇帝的事,丞相管丞相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中不也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说明这是两套领导班子,只是因为自己要北伐了,让皇帝一起管起来吧。所以在汉朝,往往容易出现权利过重的丞相,对皇权造成了威胁,比如王莽篡汉,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包括诸葛亮也是权相。

汉朝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开始实行思想控制,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肆宣扬忠君思想以及三纲五常,这一控制就是两千多年,影响至今。

三国末期,司马懿实行新政,依靠氏族的力量司马家取得天下,开始了门阀制度,两晋加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受制于门阀,王谢袁萧顾陆朱张,八大氏族左右这政治格局。有诗为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经历了南北朝的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后,杨坚建立隋,重归一统,隋朝为打破门阀制度,开始实行科举,六部分治,把行政权分成六个部门“吏、民、礼、工、刑、兵”。后来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民部改称户部,这种六部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唐基本继承了隋的制度,所以隋唐并称。

唐朝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一改秦汉时期相权过重威胁皇权,把原来的一个丞相改成了六个丞相分管,这就不会对皇权造成威胁了,后来李世民发现,即便皇帝管六部,皇帝也太累了,于是又加设三省,尚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六部直接置于中书省之下。

科举考试

唐太宗李世民开始推广科举制,武则天时期又开设武举,这就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进阶的机会,不要再用造反的手段了。欧洲一直到近代都是世袭制,当中国的考试制度传到欧洲,当时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就极为羡慕。但当时的科举虽说也是为了选拔人才,但更大的作用防止知识分子造反,据说太宗最乐意做的一件事就是视察考场,眼见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从黑头考到了白头,太宗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你们全上当了,后人写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