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名书院背后的瑞安父母官,有口皆碑,了解一下!老城的“泥城”“沙城”

2020-11-10 17:42:04 作者: 这座名书院背

宋代名臣陈傅良在瑞安仙岩(今属瓯海)创办仙岩书院,在当时颇有影响。而在仙岩,还有一座书院,也与陈傅良有关——明朝嘉靖年间,瑞安县令刘畿于仙岩积翠峰下陈傅良读书台原址建止斋祠,台门通仙岩寺,中堂设书院,匾曰“心极书院”。

刘畿可是瑞安古代一位众口皆碑的父母官,在出任瑞安知县五年间,不仅注重当地教育,而且政绩斐然,曾发动军民在瑞城外围修筑泥城,抗击倭寇,深受百姓爱戴。

重建书院,率僚友弟子相互讲学其中

心极书院,在仙岩,原址为陈傅良读书之处。

嘉靖三十三年(1554),瑞安县令刘畿建止斋祠,内设心极书院,黄思亲撰有《心极书院记》。刘畿将“编附山碓户十家轮输山税以供俎豆(书院),择春秋二仲上辛日恭修祠事。”明万历《温州府志》载:“心极书院,在崇泰乡仙岩,陈止斋读书之所。嘉靖甲寅,令刘畿重建。”

刘畿(1509~1569),字子京,号羽泉,长洲人,嘉靖三十年(1551)至三十五年任瑞安县令,在任多惠政,建树尤多,后县民为立祠。心极书院设立后,学生朱绰、秦激等在此读书。刘畿政暇之际也率僚友、学宫弟子相互讲学其中,“诣书院,讲明正学,山野之民莫不引领乐覩盛事。”

心极书院的创设,在乡间引起了轰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培养出了一些人材。院生秦激,号慎斋,居县城小沙堤。嘉靖三十三年,与朱绰、吴镇、林翰等受聘共同纂修《瑞安县志》,共十卷。万历四年(1576),秦激以贡生任汤溪训导,后迁西安秦王府教授。

刘畿编辑的《诸史将略》书影

扩建学宫,古代县学还有体育课音乐课

刘畿有多重视教育,不仅创设心极书院,而且在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进一步扩建了学宫。

在中国古代,学宫是“庙学合一”的场所。“庙”是孔庙,用来纪念祭祀孔子;“学”是一个地方的官方学府。因此,学宫又称县学、文庙、孔庙,是一座城市中心最核心的公共建筑之一。

学宫和书院的区别,简单来说,书院是民办的,学宫属于官方的。

乾隆《瑞安县志·建置志·学校》记载:“甲寅刘令畿重建今址,制射器率诸生演习射礼。”嘉靖三十一年,知县刘畿建尊经阁和名宦、乡贤二祠,将射圃从东门按察司迁至文庙,并建庙宇三间、廊屋三楹、门屋一座,四周筑围墙七十余丈,制射器弓矢。

这个射圃就是当时学生上体育课的地方。

“射圃,仿古教士泽宫之义,定学校射仪,盖所以观德容而习礼乐,责之以文事武备也。”也就是说,学生在县学上课,除了文化课之外,还要练习“射仪”,以此达到文武兼备。

体育课之外,古代县学里还有音乐舞蹈课。

嘉庆《瑞安县志·建置·学校》中记载,有祭器、乐器、乐谱和乐舞等几个章节。其中的按语说明:“《乐志》有释奠乐章,元、明皆因之。我朝崇儒重道,释奠之礼间岁亲行。复于乾隆五十三年,钦定文庙乐谱,颁存各直省学宫。”

“释奠礼”是孔庙(文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一种,至清代仍于每年4月中旬举行。一年之中的其余时间,学生们要学习唱歌、跳舞,要在每年“释奠礼”上表现一番。

新官上任,他第一把火就是抗倭攘外

刘畿在瑞安任知县5年,建学宫、兴水利、恢复中洲民渡等等,为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伊始,刘畿所点的第一把火是抗倭攘外。

明嘉靖三十年(1551),新科进士刘畿出任瑞安知县。瑞安地处东南沿海,当时倭寇猖獗,屡犯海疆。刘畿一到瑞安,首先就把守疆卫国、抗击倭寇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亲自到各地巡视、了解布防情况。

一次,刘畿来到位于飞云江南岸的沙园所(属金乡卫管辖的军所。他听说这里要建集镇,但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此举不妥:沙园系飞云江口的军事要塞,与瑞安县城隔江相望,如果在此建立繁华集镇,必然招致倭寇前来抢掠。刘畿经过实地考察后,深有同感,便将在沙园建镇的弊端如实上报朝廷,终于废除立镇之议,避免了由此带来的倭患。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