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又不会抛荒,他们为了更高的收益还是会找人耕种。
全社会的粮食总产量没有下降只要做好分配就行,多余的劳动力会涌入城市开拓其他行业。
剧本是不是很熟悉?这就是工业革命前在欧洲发生的事。
经济学规律“资本只有集中起来时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你会发现宋朝社会有很多先进特征。
根据《中国历史的城市人口》推论,宋代城市化率高达22.4%。
数据可能有些偏高,但就算砍掉一半都远远领先同时代所有文明。
从某种角度讲宋朝是历代唯一有可能跳出农业社会历史周期律的朝代。
问题就出在这里,经济硬件方面半只脚已经踏进了新时代,思想文化上的软件就开始跑不动了。
赵匡胤立国时没有大规模战乱,自然没有均田亩的社会基础,所以没法搞征兵制。
征兵制搞不出来只能退而求其次沿用唐末至五代十国的募兵制。
在大多数人眼里命比钱重要,为了待遇连脑袋都不要的又能是些什么人?
宋朝军队中多是些所谓的梁山好汉
根据《续资治通鉴》记载早在宋太祖年间朝廷的兵源素质就十分堪忧。所谓:“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以为兵。”
宋朝不差钱,为了让人卖命给的待遇也很大方,仅口粮:“人日食二升。”
这还不包括兵饷,除此以外还有郊祀之赏、银鞋钱、特支钱等等奖金。
与其他朝代的义务兵相比这样的花费简直是前无古人,可没有信念的军队又怎么能打胜仗?
汉唐雇佣兵还能以血缘团结,宋代商业冲击下连这最后的纽带都被严重削弱。
再加上雇佣兵有钱就是主子的恶劣行径赵匡胤为了稳定不得不对他们大力压制。于是造成了如下后果:征兵制高战斗力,高忠诚度。募兵制高战斗力,低忠诚度。宋朝兵制低战斗力,高忠诚度。
综上所述宋朝兵弱的第一层原因是重文抑武,更深层次的逻辑则是商业文明的冲击让朝廷丧失了可靠的兵源。
讲到这里王安石变法中保甲法的逻辑也就很清晰了。
王安石不可能了解后世现代国家体系的动员方法,就算知道估计短期内也推动不了这么深刻的变革。
为了扭转朝廷兵弱的趋势,他的想法是用棍棒赶着全社会倒退到农业文明。
历史进程浩浩荡荡,新时代商业文明旭日初升,他又怎么可能成功?
只有像朱元璋那样从基层开始带着人马把整个秩序掀个底朝天,才能拉着大家回到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去。
三、机遇
宋朝亡国后百年,明朝的崛起让中原王朝再次拥有了不畏北方铁蹄的资格。
为了维持战斗力朱元璋采用军户制,即成建制设立卫所,士卒世代当兵。
从民众担负义务的角度看这也是某种变化较大,但依旧建立在均田亩基础上的征兵制度。《明史》提到:“行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义仓之举。”
朱元璋当然也明白后世会逐渐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朱元璋所书“万世根本”,大明祖训永不更改
所以《皇明通纪》记载他特别强调:“天下四民各守其业,不许游食。”
洪武皇帝很自信,他觉得棍棒可以打败经济规律。
强悍的军队再次出现了,但无非是遵循古代的老路再次开始了周期律的轮回。
历史就是这样,有时候影响未来几百年的重大机遇就在眼前,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失之交臂。
在明朝逐步保守封闭的同时,随着大航海时代和贸易发展,欧洲的经济硬件也迈入了新时代的大门。
与之同时兴起的还有民族主义,《大英百科全书》阐释了其作用:“历史上人们总是和他们的乡土、父母及疆域内各种威权保持密切关联。”
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扩散:“(民族主义)成为塑造人的公共生活之公认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