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晋书·谢安传》中东晋著名男神谢安为帮同乡推销蒲扇,便拿走其中一把蒲扇,一直随身携带。市井百姓见谢安如此钟爱这把蒲扇,便竞相购买,致使蒲扇“价增数倍”。
为保证日后销量,售出商品的使用评价对商家至关重要。
不同于“亲,记得打五星好评哦”式的刷单求好评,古代商家讲究名人“背书”,会邀请各界名流在墙上题诗作画写牌匾,为自家商品建立更有价值的品牌口碑。不少财势雄厚的店家在名人亲笔题写完招牌后,还用金箔贴字,作为“金字招牌”代代相传。
若是祖坟上冒青烟,有幸得到个皇帝的赐名,子子孙孙辈都不愁没生意了。据传,如今的百货商场就是由乾隆题名的“百货全”发展而来的。
另外,更有不少文人雅士热衷于为自己喜爱的商品撰写好评“软文”,自发担任起推广大使。
号称酒仙的李白就曾在《客中行》中大赞兰陵(今山东临沂境内)美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兰陵美酒本就在当地小有名气,经李白诗作宣传后更是声名鹊起,名噪一时。
但要论文人界的“优质点评能手”,苏轼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作为资深“吃货”,苏轼写下的美食安利文品种、数量皆让人瞠目,其中最“出圈”的是他被贬湖北黄州时所作的《猪肉颂》。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轼大力推广吃猪肉的好处和做法,愣是把当时没人吃的猪肉价格和销量都提了上去,还打响了“东坡肉”的名号。
吃穿用度
古代消费者购物车里的常见物
清 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局部
既然有了“平台”,那么古人的购物车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呢?
于有些人而言,购物节又相当于奢侈品牌新品发布会,那么他们的购物车里自然都是些奢侈品。最频繁出现的是稀有纺织品,如丝绫、锦、绸、缎等,但这些商品的昂贵不在于商品的本身,而在于商品的增值服务。
当然,这些买家不会轻易满足于吃穿用度,精神上的追求也是无限的,他们的购物车里还常常有很多艺术品,如字画、瓷器、绝版藏书、乐器等。
不过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唐宋经济繁荣时期,在集期这个购物节里,买家们还玩起了海淘!
众所周知,古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沐浴熏香,谁要是有独特的香料,那简直是璀璨的富人光环!
有需求,就有市场。在唐代有个名为冯若芳的海盗,在嗅到了商机以后,长期打劫波斯的海船,专攻香料,以独特的沙龙香水俘获万千女性的心,从此发家致富,成为购物节的海淘皇冠卖家。
对于普通老百姓,还有一个集市叫作“穷汉市”,相当于现在的二手货交易平台“九块九包邮专区”,消费对象大多是经济条件不太好的草根。
他们同样会购买日常穿的衣服鞋帽等生活用品,但更多的是食物。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潘楼并州东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闹处亦卖果食种生花果之类。
有趣的是,古今购物车的主人大多还是女人。《醉翁谈录》就曾侧面描写过七夕节的乞巧市,人多到“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得复出,至夜方散”,果真在买买买这件事上,妇女永远顶起了大半边天。
看完了古人购物节的所有套路和流程,对于止不住“剁手”的自己又多了几分理解与安慰,毕竟“买买买”从古自今都是“真香”。
封面新闻 胡丽苹 综合人民网、新华网、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