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促销、货到付款、账单分期……古代“双十一”购物节也玩套路

2020-11-12 16:06:23 作者: 打折促销、货

双十一又到了,全国上下笼罩在一股“买买买”的热潮当中。然而,买买买可不只是现代人的专利,其实,古代也有“双十一”这样的购物狂欢节。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商品流通缓慢,人们要买东西得去“集市”,尤其是逢年过节,集市交易特别火爆,久而久之,就成了购物节。古代的购物节主要集中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等节日。一年中,往往遇到这些节日,古人们除了大饱口福外,就是买买买!

集 期

先秦时期已出现“节令生意”

古代集市繁荣景象

《周易》:“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

古代使用类似“双十一”的促销手段来集中兜售商品叫“集期”,在集期日购物叫“赶集”,其实这也是古人擅长的商品推销手法之一。

古代每个节日几乎都被商人利用过,这叫做“节令生意”。除常规节令之外,还有“集期”交易模式,即选日子进行商品交易。

如今不少地方仍流行的“赶集”、“赶场”风俗,就恰恰是这种古代商品交易模式遗俗,近年来兴起的“双十一”不过是这种遗俗的变化来的“网上赶集”。

集期,有的地方也称“场期”,与“日日期”相对应,传说开先河者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神农氏,他最早提出了“日中为市”的商品交易模式。

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古代还出现了“早市”、“鬼市”、“夜市”、“夕市”、“穷汉市”、“庙会”等特殊集市。

古代商品经济不够发达,交通也不怎么便利,大家往往会等到集市到来时,把想买的东西一次性尽量买齐全。尤其逢年过节,集市上人来人往、成交量很可观。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就是古代人的“购物节”。

在唐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得比较好,集市在规模、管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之规。比如,集市设有“市令官”,负责管理市场交易,在午时击鼓三百下,商人才能入市,散市也有固定时间。

吆 喝

古代商家打广告最普遍的方式

用喇叭招揽生意的小贩(图源《中国招幌辞典》)

《燕京杂记》:“呼卖物者,高唱入云”

现代商家搞促销要“打广告”,古代商家的“炒作”手法也有很多,如挂“幌子”、散发“小广告”等。早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了敲锣、打鼓、摇铃等用器物声响叫卖的“声响广告”。但最简单最普遍的方式是“吆喝”,通称“叫卖”,又叫“市声”、“货声”。

清末的北京街头,叫卖声被称为“京叫”

宋元时称市声为“吟叫”,相当于我们现在最流行的直播购物。尤其是宋代商人,对于“吟叫”非常有一套,不仅各有音调,更会附上精心编写的辞章。

到明清时,吆喝已是一种通俗的商品宣传方式。清代的闲园鞠农专门将各种市声辑撰于《燕市货声》一书,生动的古代广告词儿醒脑又上头。

“铁蚕豆,大把抓,娶了媳妇不要妈。”

“小炸食,我的高;一个大,买一包;哄孩子,他不闹,他不淘。”

“姑娘吃了我的糖顺面,又会扎花,又会纺线,小秃儿吃了我的糖顺面,明天长短发,后天梳小辫。”

清 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除了各具特色的声响广告外,店面广告“招幌”(招牌加幌子)也是古代商家重要的宣传工具之一。

招牌多以文字为主,写有店铺的名称、字号。幌子最初特指酒店门面的布招旗帘(即“酒旗”),后来加以引申,成为展示店铺出售物品和服务项目标志的统称。

光靠招幌显示自家招牌还不够,商家们为了提高商品的档次,还喜欢将店面“包装”得非常豪华,吸引顾客上门。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正店的彩楼欢门

宋代流行的用竹木与彩帛搭建起来的彩楼欢门就是一种常见的的店铺装饰,这类广告一般用于酒店,越是高级的酒店,彩楼欢门就越豪华。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