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像孙坚这种把老本都赔在玉玺上的是少之又少,毕竟是个死物。有了玉玺就可以称帝,因为绝对会有人拥立你,古人都信神佛,因此袁术才把玉当做必须之物。而曹操、袁绍等,世代受刘氏恩典,他们要是胡乱称帝那就坏了,那叫败坏三纲五常。挟天子而令诸侯绝对是划时代的造反路线,聪明很。有脑子不去抢玉玺的都是青史留名的狠人,剩下那么多诸侯人人都想要这玉玺的,无非是实力不够而已。
传国玉玺真的一点用没有,皇帝之所以是皇帝,是有无数人跟在他后面把他抬出来说话。挟天子或者请天子进入自己的地盘需要与天子后面的关中派合作才行,不合作天子也不会来,来了也是内战。汉献帝身边的军阀(实际上就是挟汉献帝令诸侯的军阀),并不是活雷锋,他们把皇帝千辛万苦护送到洛阳,并不是为了方便曹操挟持的,而是为了自己挟持的。在这种背景下,地方军阀派人到汉献帝那里表忠心、送贡品是可以的,想派军队过去,是万万不可以的。后来,曹操能持皇帝,是因为汉献帝身边的军阀起了内讧,所以让曹操钻了空子。
汉献帝逃亡时,吕布已经兵败奔徐州,刘备刚领徐州立足未稳,袁术此时大方向向南,与曹操利益冲突不多,黄巾已经落寞,有名有姓的将领都没有几个,早已不足虑。这恰恰给曹操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而袁绍面对死敌公孙瓒哪敢轻易怠慢。曹操迎献帝除了献帝“旗下”的诸军阀,其他军事阻力几乎没有。袁绍相比之下就费点劲。就算通过去少量部队,也不足以独自控制局面,一旦有变,不能相救。所谓投资大,风险高,受益未知。而“董贼”立地献帝这政治资源到底有多少分量,而袁绍已经有了“四世三公”的基本盘,值不值得再进行高风险投资。这些都是阻止袁绍决心全力迎献帝的原因。袁绍迎献帝不是没有可行性,但跟曹操相比,可行性低一些。
总之,董卓不是挟天子而令诸侯,董卓是废帝另立新君。看上去两者之间很相似,但是还是很有区别的。在经历了儒文化熏陶的后,废帝就表示越权窃取神器。所以政治上,董卓内忧外患,诸侯联合讨伐。袁绍不是没有打算,实际上袁绍是打算另立一个朝廷(也就是刘虞)和董卓对抗,但是所有人都反对,所以没有成功。后来迎天子的时候又晚了曹操一步。曹操不是挟天子而令诸侯,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这说的原因就是,挟,就是不把天子放眼里,随便怎么玩。这就是在规则内进行操作。前期刘备虽然在规则下生存,但是非常艰难。在打破了规则,也就是衣带诏和汉室宗亲的名义下才拥有了一面旗子,这也说明了,在曹操称王,刘备跟着称王,曹丕称帝,刘备跟着称帝,这是政治立场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