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词人王沂孙,他的咏物词寓情于景、意境唯美,让人心旷神怡

2020-11-14 17:42:14 作者: 宋末词人王沂

结尾三句照应“重染吴江孤树”,升华了全词凄凉的格调。“但”字是转折之笔,词人写道御沟题诗的红叶毕竟没有了,只有在斜阳照临的荒芜秋苑中,枫树的枝条上还有带着醉脸颜色的红叶,它们在萧瑟的秋风中飘摇。

词人极其准确地刻画了枫叶在风中的凌乱美,而让词作平添了凄凉的意境。枫叶的飘零在词人心中是万分无可奈何的事情。

(王沂孙《绮罗香·红叶》·词意图)

这首词上半阙极写枫叶之美,下半阕表达对枫叶的爱怜。不管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还是对枫叶形象的描写都是唯美的。全词对多种美感的认知经验,是非常值得人回味的,如红染吴江的枫叶,空谷中的佳人,二月的残花,秋苑斜阳,冷枝醉舞,是词人深入写意的唯美画境。

因为词里倾注了词人主体的情感、品格,还有词人的寄托,那是什么寄托呢?在宋元易代之际,像王沂孙这样的词人,飘零江湖,难免会有凄凉的处境,可以说这首词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王沂孙笔下的春水,能给人以唯美的感受。他会用多种手法去点染春水的美,王沂孙咏赞春水的词作《南浦·春水》就是这样的:

柳下碧粼粼,认麹尘乍生,色嫩如染。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縠纹初遍。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

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蘋花怨。采香幽泾鸳鸯睡,谁道湔裙人远。

开篇三句“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写杨柳荫下,清澈碧绿的水面荡起层层鱼鳞状的波纹。所以词人会说出春水看起来像麹尘刚生出来的颜色,嫩绿带黄,似乎这水色是被染成的一样,这是词人对自然景物静态的描写,词人笔下的春水是唯美的。

(王沂孙《南浦·春水》·词意图)

麹(qū)尘,酒曲上生成的一种菌,嫩黄色,和春水的颜色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春水,可见他对眼前的一池春水有多么喜爱。

接下来三句“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縠纹初遍”,写山上流下的清水溢满了银白色的池塘,和煦的春风吹过,整片池塘泛起层层的涟漪。这是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

这六句全面写出了池水的新春色泽和细细的波纹,然后自然引出词人的层层回忆,是什么回忆呢?那就是词人离别家园时的情景。

“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词人回忆起往日在南浦离别妻子的时候,她的翠眉容貌倒映在浅浅的水波中,词人回忆的重点还是放在春水上。

下面两句“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写词人如今故地重游,季节不同了,水波中也看不到妻子的倒影,只有了几片落花。这样的画境是唯美的。

妻子不在身边,只有流水落花,大好的春光都被辜负了。在词人用优美的句子对景色的描写中,无不包含着对妻子的一片思念之情。

下半阕开头三句“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是词人再一次展开的对春水的描写。那一池的春水境界和惹人爱怜的春水荡漾的画面,就以活泼清新的状态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词人笔下描写的美景是这样的:

春水的颜色像葡萄酒的色泽,水面的沙鸥正拍打着翅膀准备起飞,一只只低飞的燕子掠过水面,这样的画面是清新自然的,是一幅充满欢快的唯美的动态画面。

(沙鸥)

“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小楼的倒影、包括帘影都浸蘸在这一池春水里。词人看到水中的楼帘倒影,不由得想起了落于水中的相思泪水。词人由水中倒影引出相思情节,却都句句写眼前的春水。景和情高度地融合在一起,可见词人饱含的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