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勇士“巴哈杜兰”传奇:19世纪逃兵,成波斯万王之王宠将

2020-11-14 16:53:40 作者: 俄罗斯勇士“

编者按:一个逃兵因其掌握的军事知识,成为异国王储的亲信,并从此平步青云。类似的情节在小说里可能经常出现。本文就来说一件发生在19世纪初的类似真实历史故事。这个故事的地点位于现在刚刚结束战火的高加索地区,而整个故事的大背景是沙俄-波斯战争。

缘起

如同一切大事件一样,“巴哈杜兰”源于无足轻重的一件小事。1802年的某一天,下诺夫哥罗德龙骑兵团年仅21岁的司号军士萨姆松·雅科夫列维奇·马金采夫(Самсон Яковлевич Макинцев)不告而别。这个面容白皙、发色偏黄、眼眸略灰、中等身材(约1.62米,略高于当时俄军的平均值)的年轻人打小在团里长大,是少有的学会了读写俄文的士兵,因而得以年纪轻轻成为军士,牢骚满腹的老兵们传说这个小家伙是偷窃银质军号东窗事发才断然远走高飞,不过,考虑到19世纪上半叶俄军高达百分之六的逃亡率,马金采夫的逃亡也着实是件普普通通的小事。

▲19世纪初的下诺夫哥罗德龙骑兵团军士

然而,下诺夫哥罗德龙骑兵团此时正屯驻在高加索地区的俄波(波斯)边境上,而罗曼诺夫俄国与恺加波斯间的十年战争(1804-1813年)也即将打响,这就让马金采夫不经意间在时代潮流冲刷下成了名闻两国的大人物。当时,统治阿塞拜疆的波斯储君阿巴斯·米尔扎(意为阿巴斯亲王)正在积极组建西式“新军”(nizam-i jadid),在他看来,“俄国人是我们的邻人和敌人,与他们的战争早晚不可避免,因此,我们最好熟悉俄式训练而非英式”。于是,主动投效的马金采夫立刻获得“纳伊卜”(相当于俄军的中尉)职位,掌管了埃里温步兵团——没错,如今的亚美尼亚首都当时还是波斯的边境重镇——的一个连。其后,马金采夫大力招募旧时战友,依靠塞满俄国人的连在阅兵中赢得了阿巴斯的赞赏,因而迅速升为“雅维尔”(相当于俄军的少校),掌管半个团。1809年,团里的俄国老乡趁着王储亲临惹出事端,对现任团长表达不满,要求把马金采夫扶上“萨尔杭”(大约相当于上校团长)宝座。

▲波斯新军之父阿巴斯·米尔扎

▲波斯“万王之王”法特赫·阿里与王储阿巴斯阅兵

阿巴斯此时倒是别出心裁,他干脆让马金采夫另立一营,将俄国逃兵和波斯境内的各式基督徒等大杂烩囊括在内,而后让他取了波斯名参孙汗(俄文名萨姆松即源自大力士参孙的传说,我们随后就以这个名字称呼他),就任该营“萨尔杭”。参孙汗着力寻觅俄国军官中的外高加索异类——亦即格鲁吉亚人和亚美尼亚人,费尽心思招募,依靠他们的帮助把这个营打造成阿巴斯麾下的头号劲旅,甚至获得了“巴哈杜兰”(bahaduran,意为英雄、伟大战士)荣誉称号,赢得了禁卫军的地位,一些同时代的欧洲观察者则把他们径直称作波斯新军里的掷弹兵!

▲1810年左右的波斯新军军官和非正规骑兵

不过,尊贵地位并不意味着百战百胜,“巴哈杜兰”成军仅仅一年,就在阿拉斯河(今阿塞拜疆第一大河)遭遇俄军重创,70名参战“勇士”多数被杀,3名被俄军确认身份的俘虏则被俄方以“背叛信仰和祖国”为由绞死。1812年10月,阿巴斯意图率领2万大军夺回巴库和希尔万(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阿塞拜疆),甚至把“巴哈杜兰”营和若干英国顾问都带上战场,却居然在阿斯兰都士被俄军少将科特利亚列夫斯基的2千步骑夜袭成功,被迫于次年初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兵败如山倒,“巴哈杜兰”自然也不例外,参孙汗买来、骗来的老乡们有不少当场阵亡,28人侥幸被俘后露出马脚被当作逃兵吊死,另有些人干脆趁战后议和争取赦免返回俄军,只有少数成为他日后继续立足波斯军队的本钱。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