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始于第一位女皇,延续千年被枪炮替代

2020-11-14 22:30:21 作者: 武举:始于第

原标题:武举:始于第一位女皇,延续千年被枪炮替代

自古以来,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就存在着文治武功,人们已经习惯于"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说法,文即教化民众,维护社会太平,武即保护百姓、巩固国家政权。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最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便是科举制度,吸引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

科举制始于隋炀帝时期(公元607年),起初只设置了文人学子的考试科目,到了武周时期(公元702年),武则天开设“武举”科目,选拔武艺出众的人进入武将行列。

历史上武举一共进行过五百多次。相对于文科举,武科举较为不受重视。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而武举出身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

在我国古代,称考取武进士为“跳龙门”,李白曾说过:“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而通过殿试作为全国第一的武状元,则被世人叫做“独占鳌头”。

唐朝时期初创的武举考试制度偏向于武力技勇,考试科目有:马上枪法、马射、步射、体力、摔跤、负重等。到了宋代,武举制度逐渐完善,考试项目不再局限于武力,还增加了军事思想、兵法谋略等,以便录取文武兼备的全面性人才。

在唐朝历代武举考试中,最著名的武状元就是“中兴名将”郭子仪。他也是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的人,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清代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

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清朝时期达到巅峰,而清朝中后期由于军队大量使用火器,武术开始由军队转向民间,导致民间武风盛行,各种内家拳术先后出现,众多的武术流派也在这一时期成型。

1901年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上奏,请求与时俱进,废除武举考试,理由是武举选拔出来的人才,武功再高,也敌不过枪炮。一个多月后,清廷下旨,宣布永远停止武举考试。

至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武举考试制度被彻底废除,而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武状元张三甲也成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