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宏杰
官与吏的区别,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常识。一般来讲,官员是皇帝任命的,在地方上代表皇帝的权力。而吏则是官员任命的,是政府里的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收收发发,跑腿办事。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官员相当于今天政府里的中层以上领导,吏员则是相当于今天的科员,顶多是主任科员。
讲到这,我们还要谈一谈古代的官民比问题。一些资料说,中国古代的官民比例,开始是非常低的,越往后越来越高。据说西汉的官民比为1∶7945,唐代为1∶3927,清代为1∶911。
这种算法其实有很大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只算了官,却没有算吏。而吏的数量,在每个时代都是远大于官的。如果只算官,那么古代一个县政府,可能只有令、丞、尉等三四个官员。但是我们不能忘了,在他们之外,还有庞大的吏员及差役系统。
秦汉之际,国家对乡里社会的控制是非常全面而具体的。乡里之中,除有乡啬夫、乡佐、里典、里佐之外,还有属于都官系统的乡司空、仓主、田官、田典等吏。钱穆先生说,“汉代一个县政府,也往往有属吏几百人的大规模。”唐代史学家杜佑所撰的政书《通典》记载西汉官吏合计为130285人,没有具体说明其中官员的数字。记载东汉官员数目则说:“(右)内外文武官七千五百六十七人。(注:一千五十五人内,六千五百一十二人外)”。7500这个数字与《通典》提供的东汉数字7567接近。《通典》说东汉外官6512人,则以汉代103个郡国计算,平均每个郡(国)才63个人,不可谓不精简。事实上,实际数字比通典记载可能还要多。尹湾汉墓出土《东海郡属县乡吏员定簿》说明,西汉末年东海郡43个县,每县官员最多107人,最少也有41人。如果以平均70人计,全郡官吏也有3010人,比我们刚算出来的63人多了48倍。
吏在传统政治中非常重要。别看吏员的地位比较低,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吏员的权力甚至比官员还要大,因为他们负责的范围很广。中央政府的吏员负责管理文件档案,协助长官处理日常事务。地方吏员一般责任是地方政府的文件收发、管理,官场上的迎来送往,负责具体与百姓打交道等等。
秦汉时代,法律公文繁杂,所谓“五曹自有条品,簿书自有故事”,一般官员空降到一个地方,很难迅速进入情况,而吏员长年在一个地方,熟悉繁缛复杂的政府条文,是法律方面的专家,他们“勤力玩弄,成为巧吏”。
《汉书·刑法志》说,“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睹。是以郡国承用者驳,或罪同而论异,奸吏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也就是说,因为法律条文和以前案例太多,积压于档案室内,根本看不过来。所以,那些资深的奸猾之吏就可以玩弄其间,同一个罪名,根据不同的判例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判决意见,想让人生则生,想让人死则死。
律令成为市场交易的砝码。《汉书·周勃传》说,西汉重臣周勃因为被怀疑有谋反行为被逮捕下狱,审讯案情时,“不知置辞,后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一个往日的丞相,也不得不低颜求助于小吏。可见,吏官职虽小,却掌握着很多实权,贪污受贿手到擒来。
除了司法领域外,地方政府吏员还具体负责收取赋税,征发徭役等任务。所以他们比官员离百姓距离更近,是与百姓直接发生关系的政府末稍毛细血管,负责把百姓的膏血汲取输送到上层。因为难于监管,腐败容易滋生。早在律法严密的秦代,就已经出现胥吏腐败的现象,一直到清代,冗官冗费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可以说,到朝代末期,这是威胁王朝统治的危机之一。
摘自 | 《领导文萃》2020年3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