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有一笨办法,保护蜀汉43年不灭,诸葛亮乖乖遵守,姜维却废了

2020-11-15 22:30:45 作者: 魏延有一笨办

魏延,蜀汉大将,他能征惯战、足智多谋,是一个既能冲锋陷阵,又能出谋划策的栋梁之才。早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向诸葛亮进献子午谷奇谋,即诸葛亮带领主力从大道进攻关中,魏延自带五千兵马暗度子午谷。长安守将夏侯楙是纨绔子弟,若见魏延带兵来袭,定会弃城而逃。只要占领长安,并与诸葛亮一起率兵,阻魏国援军于函谷关,关中地区便唾手可得。

在后世看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乃是蜀汉北伐成功的唯一方法。而诸葛亮拒绝这样的奇谋,直接导致了街亭的惨败以及北伐的失败。作为一位勇将,魏延为何能提出子午谷奇谋呢?除了胆大心细,其对汉中以及关中地形的熟悉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汉中之战后,刘备占领了巴蜀门户——汉中。群臣皆认为,作为与荆州同级的战略要地,汉中太守肯定是张飞的囊中之物。然而谁也没想到,刘备却将资历尚浅的魏延任命为汉中太守。事后,刘备当着群臣的面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也就是说:魏延你被委以重任,今天不想说点什么吗?对此,魏延豪言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对此,刘备和群臣皆“壮其言”。那么,魏延的就职报告,是否只是说大话呢?根据史料记载,魏延对于汉中的防守,确实很有一套。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

从地势来看,汉中处于秦岭———大巴山山地的核心区,北依秦岭,南靠大巴山,四周群岭环绕,峡谷纵横,地形相当复杂,构成了交通往来的巨大障碍。尤其是秦岭诸道的河谷两侧多有悬崖峭壁,人马难行,古来常在沿途凿山架木,修建栈道。守军可以凭借山险设置要塞,或烧绝栈道来阻挡敌寇,能够起到以寡制众的效果。

此外,在群山环绕之中,还有一块肥沃的汉中盆地。张浚曾说汉中:“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号令中原,必基于此。”

由此可以说,汉中进可攻、退可守,是天然的军事基地,无论是关中、陇右还是中原的荆襄之地,都在汉中的射程之内。

基于汉中的特殊地形,魏延因地制宜,建立了特殊的防御战略,用四个字形容就是“守外虚内”。魏延将军队主力,扼守于汉中的要道。只要派少量士兵,控制住这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塞,即使来了千军万马,也攻不下去。而在汉中盆地内部,魏延并未布置多少守军。这是因为曹操已经预先将汉中之民迁走,不用担心当地百姓作乱,因此只需留一些屯田兵即可。

那么魏延的策略起到效果了吗?答案是肯定的。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魏延被进封为镇北将军。由此可见,刘备对于魏延的成绩,是相当满意的。

诸葛亮北伐期间,汉中正式成为进攻中原的总基地,而汉中太守魏延也被委以重任。虽然,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子午谷之谋,但是在军中,魏延仍是头号将领。

公元230年,曹魏大将曹真带领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诸葛亮遵照魏延的老办法,坐镇汉中盆地,分兵扼守各战略要地。由于天降淫雨,曹真最终无功而返。

但在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去世,一向强横的魏延失去了保护伞,最终为杨仪所杀。虽然魏延死了,但是刘禅、蒋琬等人并没有否定魏延的功绩,仍然采用了其防守汉中的战术。

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8万大军进攻汉中,而蜀汉亡国时,全国总兵力也不过11万2000。然而蜀汉费祎以及大将王平根据魏延的老办法,分兵据险防守。在蜀汉的阻碍下,魏军在崎岖的道路上艰难而行,骡马尽死,士兵疲惫不堪。在司马懿的建议下,曹爽还没打到阳平关,便引兵撤退。而费祎趁机率领主力从侧翼攻打魏军,让敌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