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宋仁宗的五位哥哥早亡,哪里会有“狸猫换太子”的好戏?

2020-11-16 12:58:10 作者: 若不是宋仁宗

《狸猫换太子》的确是一出好戏,然而这场“戏”却远离了历史的真实。

宋仁宗像

宋仁宗赵祯,原名赵受益,是宋真宗的六个儿子。在赵受益没有出生之前,他的五个哥哥都已早亡,最大的也不过十来岁。这的确让宋真宗大为头痛。

宋真宗的最后一位皇后刘氏,真实姓名不详,相传名为刘娥。刘氏虽家世寒微,但生性机敏,有权术,从一个宫女逐渐爬上皇后的位置,成了真宗决策朝政的得力助手。但美中不足的是,她却并没有为宋真宗生下儿子,因而这也成了她最为头疼的事。

宫女李氏,杭州人,初入宫时侍奉刘氏,她品性庄重,不多言语,有一次被宋真宗宠幸,竟然怀孕。刘氏看在眼里,心头燃起希望之火。

李氏怀孕后,有一次随真宗登临观景台,不慎将玉钗掉落地上,真宗心内祷告:"玉钗如能完好无损,将会生下男孩。"左右侍从捡起玉钗献上,真宗一看,丝毫无损,满心欢喜。

不久,李氏果然生下一个男婴,却被刘氏连哄加骗加威吓夺为己有。李氏慑于刘氏之威,未敢声张,所以此事宫廷内外也都不知。

宋真宗由于前五个儿子早亡,如今晚来得子,当然喜不自胜,但婴儿刚生下来就离开生母,昼夜啼哭不止。有个道士声称能使婴儿止啼,刘氏便把他召入后宫。道士对婴儿喊道:"莫叫,莫叫,何似当初莫笑!"婴儿果然停止了哭叫。

后来人们才知道原因,这大概是因为真宗当初祭拜上帝求子时,上帝问群仙,谁愿前在超生,众皆不应,唯独赤脚大仙嫣然一笑,遂受命降生为真宗的儿子。后来皇太子在宫中爱好赤脚,也从另一方面验证了此事。

这大概属于野史传说,只可当作故事来听。

刘氏刘皇后把李氏所生皇子夺归己有后,权势更大,劝真宗立自己的儿子昇王赵受益为太子,改名桢,其实仍是李氏所生的那个儿子。

宋真宗为人宽仁慈爱,有帝王的涵养。在即位之初至景德年间以前,任用吕端、张齐贤、李沆、吕蒙正、毕士安、寇准、王旦等贤臣辅政,足称继世之贤君;但是到了祥符年间以后,他罢免了寇准,改用王钦若、陈尧叟、冯拯、丁谓、曹利用等一批小人,从此信奉道教,为邪说歪道所迷惑,伪造"天书",封祀泰山,迷信骗局接连不断,做了许多糊涂事。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去世,在位二十三年,太子赵桢继位,这就是宋仁宗。

仁宗即位时年仅十三岁,五日一登承明殿,由母亲刘太后垂帘听政。宰相丁谓想独揽朝政,暗中勾结太监雷允恭,让他私下请太后颁诏,指出:"皇上每月初一召见群臣,其他时间如有大事,可以上奏大后,由太后召集有关辅臣会商决定;一般小事,可减去繁琐程序,直接交雷允恭传奏,在宫内签署意见。"

这样一来,雷允恭更加仗势专横,与丁谓相互利用,排斥异己,一时间权倾朝野,众莫敢抗,只有王曾一人敢于正色直立朝堂,时人都很佩服他的勇气。

当初宋真宗临终前,曾说只有寇准、李迪可以托付后事。然而,当初寇准曾不赞同宋真宗立刘氏为皇后,所以产生积怨。丁谓也痛恨寇准,太后对李迪也不满意,有人奏请任用寇准和李迪,也被诬为寇、李朋党而遭贬谪。

王曾认为处罚过重,遂提出质疑,丁谓却愤恨地盯着王曾说:"你这个曾将第舍借给寇准的人不要再多嘴了,否则你也免不了罪责。"这样连王曾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当时宋真宗的陵寝尚未告成,途命丁谓兼山陵使,内侍雷允恭为都监,协理陵寝事宜。在一次勘查陵址时,司天监邢中和对雷允恭说:"现在山陵上百步,即是佳穴,法宣子孙,我只担心下面会遇到石头和水。"

雷允恭说:"把墓室移就上穴即可。你尽管督工改筑,我先入宫禀告太后,她肯定会允准的。"雷允恭这时正受朝廷宠信,没有人敢反对他的意见。

太后让雷允恭与山陵使丁谓商议处置办法,丁谓却唯唯诺诺。不久在挖穿上穴时发现了石头,石头清除后便有水渗出,众人担心对渗出的水无法控制,就遣内侍毛昌达回宫奏请太后,寻求解决办法。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