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欲渡长江,却苦无舟楫,恰好巢湖水师来附

2020-11-18 10:30:39 作者: 朱元璋欲渡长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春,郭子兴死后,朱元璋被韩林儿的龙凤政权封为左副元帅,虽然地位低于郭天叙和张天佑,但是,这二人显然无法与朱元璋抗衡,朱元璋成为了这支起义军实际的主心骨。

打退了元兵的围攻,朱元璋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可是没多久,粮食供应成了问题。

和州缺粮了,怎么办?“未几,和阳乏粮。”《明太祖实录》

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有充足的粮食供应。跨过长江,与和州相对的是太平路(今安徽当涂),太平路南接芜湖,周边地区盛产稻米。

拿下产米区,便能源源不断的产出粮食,供给队伍。

可是,朱元璋的队伍中只有步兵、骑兵,没有水师。没有水师,如何渡江南下?

打造一支水师,船只和水手是必不可少的。少量的船只可以花钱去买,可是船只太少了,如何运送足够的兵力到对岸?短时间内打造上千条船也不太现实。再者,水手的训练是短时间内可以速成的吗?水手是那么容易训练出来的吗?自己造船、训练水手或者招水手,这些办法都不太可行,无法解决燃眉之急。

管理学中著名的木桶理论揭示,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对朱元璋来说,水师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事业发展的最薄弱环节。

如果有现成的水师前来归附,那就太好了。

天遂人愿。和州附近正好有这样一支水军。 “会巢湖帅廖永安、俞通海以水军千艘来附。(《明史·本纪·太祖》)

巢湖八百里的浩瀚水面是打造水师的天然条件。为了保卫家园,巢湖人俞廷玉父子和廖永安弟兄,在姥山岛训练水师,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不容小觑的水上劲旅。姥山岛是巢湖最大的岛屿。俞廷玉是俞通海和俞通源的父亲,廖永安是廖永忠的哥哥。

巢湖水师的归附,使朱元璋突破了事业发展的瓶颈,迎来命运的拐点。

朱元璋以巢湖水师为基础逐渐组建了自己的水上力量,廖永安、廖永忠、俞通海也成长为朱元璋军队中举足轻重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