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时期安定的凉州,为何却在西晋时屡生叛乱?

2020-11-19 20:52:31 作者: 曹魏时期安定

在两汉时期,凉州一直是国家十分重视的区域,因为其不但连接着西域各国,还需要经常面临匈奴的骚扰。不过在东汉末年的时候,由于东汉政府与羌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导致凉州地区叛乱不断,耗费了政府大量的财力物力,间接导致了东汉的衰败。

但就是这样一个麻烦不断的地区,在曹魏统治时期却迎来了难得的安定。即使在邓艾等人的建议下,曹魏政府将部分鲜卑人迁徙到凉州地区,让凉州地区的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凉州的局势依然没有太大的波动,这是十分难得的。

魏文帝曹丕剧照

不过在司马炎篡位之后,凉州地区的形势便迅速恶化,在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的带领下,凉州地区兵乱四起,西晋甚至一度丧失了对于河西地区的统治。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凉州地区的形势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彻底的变化,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原因呢?

自从东汉末年凉州羌乱以来,凉州地区的统治秩序便变得十分脆弱,这让曹魏政府在处理凉州政务的时候显得分外小心。他们知道想要安定凉州的政局,最重要的便是安抚迁居此地的游牧民族百姓的情绪。

为此曹魏对游牧民族没有采取特殊的政策,而是对他们一视同仁。这让他们感受到了曹魏政府的信任。虽然邓艾在提出让鲜卑人内迁的时候,确实有分离其诸部落,来削弱其力量的打算。但是他们最重要的想法还是想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对付其他两个政权。

曹魏名将邓艾

在鲜卑等民族内附之后,曹魏也确实多次要求其百姓加入军队来提升自己的实力。但是在曹魏政府发布的《己未诏书》中有明确要求,让地方官员不得强迫他们从军,这说明曹魏对于胡族的政策还是十分宽容的。

另一方面,曹魏在凉州地区的地方官员对待游牧民族百姓的态度也十分宽和,像金城太守苏则,利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招怀了附近的诸多部落,对于他们部族中的百姓也能进行特别的照顾,这让曹魏政府的形象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敦煌古城

而敦煌太守仓慈,在任职期间,经常与西域诸国通使,并且为他们的通商给予了不小的便利。而对于境内的诸胡,仓慈也能妥善管理,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尊重。在其去世的时候,境内的游牧民族百姓和西域各国都表示了沉痛的哀悼,这足以说明曹魏的统治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曹魏之所以会对凉州地区的游牧民族百姓采取这种宽松的政策,和当时曹魏面临的外界压力有一定的联系。当时与吴蜀两国的战争是曹魏的重要任务,因此其必须要补充足够的兵力,这让他们不得不向游牧民族寻求帮助。基于这种诉求,和善对待游牧民族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在司马炎篡魏的时候,北方政局的态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时随着季汉政权的投降,凉州地区的战略地位出现了下降,而偏居东南的孙吴政权也显然无法撼动司马氏的统治,这让晋朝政府有精力来完成中央政府的完善建设。

晋武帝司马炎剧照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封建皇权的加强,部分士大夫开始宣扬华夷之辨,他们指出这些内附的民族是不会安心听从西晋的统治的,因此主张将他们驱逐出凉州等地。这种论调,以江统的《徙戎论》最为知名。

而且当时西晋的军事目标也只剩下东吴,其远离凉州地区,西晋政府自然也没有向游牧民族征兵的必要,他们的政治作用也不及曹魏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炎开始在凉州等地设置军镇,对居住在这里的游牧民族百姓进行监视,这让这些部落极为不满。

对于内迁已久的部落,西晋政府也不能完全信任。在他们准备征服江东的时候,有人推举匈奴人刘渊,希望让他领兵出征。但是朝中大臣纷纷表示一旦刘渊征服江东,其很有可能割据自立,这样的威胁是西晋政府所不能承受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