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要设立“靖国神社”,二战战犯为什么会进入神社中

2020-10-31 10:27:51 作者: 日本为什么要

众所周知,日本内阁成员和首脑会经常性地参拜靖国神社,或者在每年例行大祭时,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从而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强烈抗议。

但是,日本历任首相却对这些不绝于耳的抗议之声熟视无睹,依然肆无忌惮地我行我素,至今已有7位首相参拜了靖国神社,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曾经受到日本侵略的国家造成了伤害。

(靖国神社)

那么,靖国神社对于日本而言,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为什么日本的政治家们会如此热衷于参拜它?

靖国神社的前身名叫“东京招魂社”,修建于1869年。此时的日本刚刚进入明治新政府时期,天皇下令,在东京东都千代田区九段北三丁目修建一所神社,用以祭祀和凭吊那些在国内战争中死去的军队指挥官。1879年,“东京招魂社”改名为“靖国神社”。其主要任务是祭祀为天皇而战死的军人,为他们“招魂”。

为什么要取名为“靖国”呢?

“靖国”二字源于中国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靖”意为“安定”“平定”。“靖国”就是“安国”,也就是“安邦护国”“镇护国家”之意。

这个名字是由明治天皇钦定的,其本意是为了缅怀先人,祈愿国家的和平与安定。在日本传统文化中,“靖国神社”也就是安邦定国、永事平宁的神社,供奉在这里的“神”,就是为了把日本建成一个和平国家,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人。

明治初期,日本的其他神社统统归内务省管辖,唯独靖国神社直接归属日本军部。在1887年之后,靖国神社被划归给陆军省和海军省,所需费用也在军费中列支。

凡是死后需要进入神社的灵位,都得经过陆军省和海军省的严格审查后,将名单呈报给天皇,由天皇最终裁定。不过,死者的灵位是否进入靖国神社,根本不需要通知家属。即便家属反对,军部依然会将其灵位自作主张地强行放入。

(明治天皇)

那么,靖国神社成立150年来,究竟供奉了哪些人的灵位呢?

靖国神社中安放灵位的地方被称作“灵玺簿奉安殿”。它建于昭和47年,供奉有明治维新以来250万名为日本战死者的灵位,包括日本国内战争和历史上每次对外侵略战争中死亡的军人灵位。

其中有明治维新时期的7751人,包括“戊辰战争”“佐贺之乱”中阵亡的将士,还有死于“西南战争”时期的近8000人。但更多的是在此后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等侵略战争中毙命的军人。

据统计,靖国神社中的灵位,有超过85%来自于二战时期。这其中就包括当时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裁定为战争罪犯,并遭到审判和处死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如果算上之前就进入了靖国神社的乙级和丙级战犯,以“昭和殉难者”身份进入神社的灵位就超过了1000人。这些狂热军国主义分子的灵位,在战后被日本右翼分子从东京的品川寺移到靖国神社,长期祭祀和供奉起来。

在靖国神社里,有一个名叫“大东亚战争”的展室,里面供奉的正是双手沾满中国军民鲜血的战犯。头号战犯东条英机的照片处于正中最为显眼的位置,山本五十六的塑像专门占据了一个角落,两旁分别放置着一把日本军刀。就连被八路军击毙在太行山的所谓“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也赫然在列。

在日本,其灵位要进入靖国神社,只需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是为天皇尽忠和献身的人。不管其出身贵贱、军衔高低,也不管他生前是否道德沦丧或者有着严重的人格缺陷。

所以,日本人将这些战死者的亡灵供奉在靖国神社里,并非是出于人道,抑或是出于哀悼和纪念,而是为了宣扬军国主义,动员和鼓励日本后人像这些亡魂一样“为天皇尽忠”,为日本的侵略和扩张捐躯,是在准备着下一场侵略战争。

(东条英机)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日本人精心包装的靖国神社,主要宣扬的思想不外乎有三点:一是倡导日本人必须无条件地效忠于天皇,甘愿为天皇献出生命。二是要求“士魂商才”,即武士之魂、经商之才全要“忠君爱国”。三是美化“玉碎”精神,宁可战死也不肯投降,这样死后就能进入神社,被后世之人祭祀供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