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已定沛丰邑,龙兴之地在沛县

2020-11-19 22:29:10 作者: 千古已定沛丰

千古已定沛丰邑

刘绍儒关于刘邦公的籍贯,2000多年前的《史记》《汉书》早有定论,史学界素无争议。但近年来,一些人屡提这个问题,看来是读《史记》《汉书》不够的原因。为解答这个问题,笔者将原文及注释提供如下:是为解答。

[原文]

十余日,上欲去,沛父兄固请。上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1)。上留止,帐饮三日(2)。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得,唯陛下哀矜。”上曰:“丰者,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以其为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之,乃并复丰,比沛(3)。[汉书 高帝记下]

[注释]

(1)空县:言全县出动。献:指贡献牛酒送行。(2)帐饮:设帐聚饮。(3)比沛:与沛县同。[译文]

十余日,高祖想要离去,沛县父老兄弟恳请高祖再多留几日,高祖说:“我的随从甚多,父兄供给不了。” 高祖率队离去,全县民众倾城出动,万人空巷送高祖到县西,并献上告别的礼品。高祖又停留下来,张开帐幕宴请送行的人三天。沛县父老子弟都叩首感戴说:“沛县有幸,得以免除赋役,而丰邑却未能免,请皇上哀怜丰邑,开恩赐免 ”皇上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是最不能忘的。我只因为雍齿曾在这里反我而归魏,才不能免除的。” 沛县父兄再三仍坚持向高祖请求,高祖才同意免除丰邑的赋役,和沛一样。[本篇赏析]

《高祖本纪》开篇即曰: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唐人颜师古曰:沛者,本秦泗水郡之属县。丰者,沛之聚邑耳。据司马迁文意,颜氏说的明明白白,也代表了古代学者的共识,沛、丰有着明显的包容关系。

《前汉纪》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四,对“高祖还乡”这段历史记载更简洁,但内容更多。原文如下:“上还过沛。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置酒。上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上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叹息曰。游子悲故乡。吾万岁之后。魂魄犹思沛。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人世无所与。又以丰比沛。既至长安,立丰县。丰之枌榆故庐社。皆如旧制也。”

“及至长安,立丰县。”从此可以看出,刘邦回沛县经父兄们的劝解,已完全没有了对丰邑的芥蒂,到长安后,就立了丰县。因此说,丰县是西汉高祖皇帝亲批的、在我国较早的建制县。丰、沛从此一家。

不过对于高祖来说,沛县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是高于丰县的,刘邦甚至有点讨厌丰县。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刘邦是在沛县起家,成就了他的不朽基业,对沛县有强烈的感恩心理。沛县是刘邦的龙兴之地。二是因为刘邦起义以后,派雍齿驻守丰邑,而最后丰邑人民随雍齿背叛了他,相当于在他事业初期在背后狠狠的捅了他一刀,差点把刘邦陷入死地,刘邦对此一直心有芥蒂。汉朝建国后,刘邦征讨英布归来时,路过沛县时,在沛县与父老乡亲们把酒言欢,情动深处,更是热泪盈眶,最终他下令永世免去沛县的税收徭役。沛县人民欢呼雀跃,而沛县父老乡亲请求刘邦也一并免去丰邑的税收,刘邦开初不肯,在沛县父老的苦苦哀求下,刘邦想到自己生于丰邑,长于丰邑,最终才让丰、沛二地一起免除税收徭役。

刘邦从沛县回长安后,立了丰县,不到半年就过逝了。

史记上明确记载跟随刘邦反秦的有三个丰邑人,萧何、雍齿、卢绾。其中雍齿、卢绾中途背叛刘邦。

但《汉书》又记载:萧何,沛人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班固写《汉书》时,十分清楚刘邦建汉时只有丰邑,没有丰县,这与司马迁在《史记》上的表述是一致的。

原沛县有史记载的30多人,无一人背叛刘邦。忠臣与叛臣2000年前已见分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