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趣,未有不自慧而生,动态统一辩证美学

2020-11-19 22:33:53 作者: 天下之趣,未

在中国古代有位文学家他的美学观点特别强调动态的、对立统一的、充满辩证关系的审美特点。非常有意思,他叫袁中道,下面我将其简约介绍,并谈谈我的一些见解。

袁中道他是袁宏道之弟,也是明朝的文学家,也是万历进士,官至南京礼部主事,南京吏部郎中。他的美学思想具有公安派的色彩,主要特色是反映出其辩证的美学观,在众多的中国古代的美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里显得有所不同。现将他的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1)“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

(2)“天下之趣,未有不自慧而生”,“凡慧则流,流极而趣生焉”。山“玲珑而多态”,水“涟漪而多姿”,花“生动而多致”,“皆天地间一种慧黠之气所成,故信为人所珍玩。”

(3)没有绝对的完美,天地间的美总有令人不如意之处,如“虎丘池水不流;天竺石桥无水;灵鹫拥前山,不可远视;峡山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园圃之胜,也常不能兼美。”“多宏大者,鲜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泉水者,艰眺望。”

(4)主情与主法两种创作方法、理念的对立运动体现在艺术思潮流动和转化之中。“性情之发,无所不吐”,末流以法来救。“法律之持,无所不来”,末流以情来救。情与法在交替的对立统一中发展。

(5)散文贵在直摅胸臆,不中行则狂狷。诗“以发抒性灵为主”,“性灵”与意不相冲,“以意役法”,则“诗文的精光始出”。

袁中道的与时俱进辩证的美学观,我以为很明显受《周易》的理念影响。事实上文学艺术一方面要随着事物的变化、历史的发展而前进,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努力创新,适时适地在发展。另一方面,也应明白这样的道理:天不变,道亦不变;人的本性未变,影响文学艺术的核心力量依然未变。也就是说,万变不离其宗。情与法皆因人性而显。情与法不能离开人性。但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角度来演绎人性。这就涉及到文学艺术的情、法、理三者关系问题。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应更清楚地知道,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发展,人们使用的物品、工具、设施越来越先进,因而对人们的观念的影响、传播、更新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很多以前认为是神话的东西,变成了现实;很多过去信以为真的事物,变成了神话。很多过去认为是不道德的东西,现在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很多过去须坚守的信条,现在认为是因愚昧所致;

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手机微信等等在人们中广泛应用,在众多领域以世界范围的幅度打破了信息垄断、咨询独享的局面,导致了信息革命的瞬猛、深入的发展,也必然导致人们在灵魂上已很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在基因性、结构性上产生改变。当然,从整体上看,文学艺术不可能置身度外,从式样、内容、传递方式等等上都随之有了很多变化,当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结缘,则舞台更大了,这也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走向光辉的前景奠定了伟大基础。

当我们知道在世间没有绝对的完美时,同时也应当知道有一种叫做“缺陷美”,正因为有了缺陷才显得更美的人及事物,确实是存在不少的。例如:战将脸上的那道疤痕,残垣背后的故事,因落叶带来的启示、感悟等等。这都充满着辩证的美学观。这些,袁中道他以古人的那股灵气,已大略地预感到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