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兵力,仍能解邯郸之围,全歼匈奴十万骑兵

2020-11-20 14:27:09 作者: 长平之战,赵

长平之战算得上是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之一,战国七雄之秦国和赵国强势对决,结果赵军损失四十五万大军,而秦军也损失二十万左右,这一场战打下来,死亡人数在六七十万左右,还是在人口并不多的春秋战国时期,可想而知,这场战争有多惨烈。

人们在提起长平之战的时候,往往只关注秦国和赵国,而忘了是谁引起的这场战争,原本和赵国是没有多少关系的,是秦国和韩国的争端,秦国将韩国的上党郡与韩国本土隔离,成为孤地。冯亭不肯将上党郡交给秦国,于是来了一个祸水东引,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动心了,在他看来,发百万大军打一年还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邑来,现在白白得了十七座城邑,这样的好事如何能拒绝,所以即便是平阳君认为不妥,赵孝成王和平原君等人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上党郡,赵国派出廉颇去接管上党郡,并驻守长平。

冯亭和赵国的所作所为,让秦昭襄王大为恼火,于是发兵攻打赵国,长平之战由此展开。秦昭襄王派左庶长王龁攻打廉颇。廉颇是赵国的老将,作战经验丰富,鲜有败绩,但是遇到强悍的秦军,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几乎是节节败退。

后来,廉颇不得不下令筑起壁垒,坚壁不出,打算拖死秦军。秦军毕竟是远距离作战,粮草供给上确实耗不起,这本是当时最得当的策略,但是不管是秦国还是赵国,都不给廉颇继续坚壁不出的机会。

秦昭襄王自然希望尽快结束战争,不行过多的消耗,于是派人到赵国去实行反间计,说秦国最害怕的是赵奢将军,如今赵奢不在了,那赵奢的儿子赵括同样可怕。而赵孝成王本就对廉颇又是打败仗又是畏缩不前很生气,这又听到秦军害怕让赵括出战,于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廉颇不肯出战,那就换将,而廉颇也确实不肯出战,出战对赵军极为不利,只是赵孝成王显然没有给廉颇继续参战的机会,他直接将廉颇换了下来,换上了没怎么上过战场的赵括。而且还有一点对于赵军来说极为不利,那就是不仅赵军换了将,秦军也换了将,而且还是换上的白起。

赵括出战之前研究了一些王龁的战术,但是对白起却是陌生的,而白起则针对赵括制定了战术。就这样,秦国最厉害的将军与赵国年轻气盛的将军在战场上相遇了。狭路相逢勇者胜,但是战场不是,赵括虽然不惧怕出战,但是遇上不按套路出牌的白起,赵括也只有失败的份。

而且败得极为惨厉,不仅自己死在了战场上,还有四十五万赵军失去了生命,这对于赵国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后期的赵国再也没有恢复到原来的强盛时期。当然长平之战中,秦军赢得也不轻松,少说也有约二十万大军失去了生命。

但是白起还是觉得应该继续乘胜追击,所以他决定兵分三路,王龁攻皮牢,司马梗定太原,而他自己则领兵攻打邯郸,争取在赵国和个诸侯国反应过来之前多攻下点地方来。不过很快就有人阻止了白起的动作,苏戴应赵国和韩国的请求到秦国去说服范雎阻止这场战事,范雎接着又劝说秦昭襄王先休整大军,再做打算。

于是秦昭襄王将白起召回,等到长平之战结束快一年后,秦昭襄王才决定发兵攻打赵国。这很显然这个时机远没有当初的时机好,不过五大夫王陵还是领着大军去攻打邯郸了,接下来就爆发了邯郸保卫战,最终的结果就是,赵国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护住了邯郸,而秦国撤军而去。

那么,赵国刚损失了四十五万大军,如何还能抵挡得住这一次的进攻呢?说起来还诞生了一个典故和一个成语,即信陵君窃符救赵和毛遂自荐。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得知秦国发兵攻打邯郸后,赶紧寻找外援,他想到的外援就是魏国和楚国。平原君赵胜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夫,所以赵胜就给魏无忌写了信,让魏国出兵救赵。信陵君说服魏安僖王出兵救赵,魏安僖王让晋鄙领十万大军出发去救援邯郸。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