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将刘协儿子封为王,许靖:曹孟德真狡诈,一年后果然应验

2020-09-23 13:38:47 作者: 曹操将刘协儿

东汉末年,曹操曾说:这天下若没有我,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原文出自曹操的《述志令》。曹操灭吕布、袁绍、韩遂、马腾,至于一些小势力更是数不胜数,他确实起到安稳汉室天下的作用。

《述志令》“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曹操有匡扶天下的雄心壮志,只是这个“天下”不是汉室天下。倒不是说曹操从一开始就有篡位的打算,只是走到那一步,不可能再回头了。

现代不少人说:曹操一力平定北方,他取代汉朝也没什么不可以。话是如此,但刘协真的一点用没有?“狭天子以令不臣”的关键便是天子,我们可不能小看名分这东西。

董卓是汉末早期最强大的诸侯,其余人甚至要联合起来才能抗衡(先不考虑袁绍等人的野心),他的致命错误就是杀掉少帝刘辩,失去正统的名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后世司马昭人学习董卓,他的人弑杀魏帝曹髦。这一举动虽然没有导致司马氏灭亡,却也推迟司马昭篡位进程,生生把一个开国皇帝的名分让给儿子司马炎。

我们总说曹操厉害,一般都是说他军事、文学方面,很少提及他的政治手腕。殊不知光会打仗不懂政治的人,在历史上走不远,韩信、项羽不都是吗?你再能打仗,不会笼络人心、团结他人,谁给你养军队、办事呢?

刘协也不是个安分的人,不过话说回来,本来能坐拥天下,结果成了傀儡,换你你也不甘心。刘协最大的机会便是曹操在官渡战胜袁绍前。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协以外戚董承为联络人,发动第一次反曹行动——衣带诏。董承联合王子服(曹操势力)、种辑(忠于汉室)、刘备(勉强算第三方诸侯),诸多势力反扑曹操。

我们清楚衣带诏的结局:董承、王子服、种辑身死族灭,刘备北走青州投靠袁绍。至于“幕后黑手”刘协却安然无恙。

被人谋害,曹操不想杀刘协吗?以老曹狠辣的性子不太可能。但曹操懂得轻重,刘协活着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刘协对曹操的威胁。否则100个刘协也死光了。

曹操不杀刘协,一个是因为董卓的下场(名分),还有一个便是拉拢忠于汉室的大臣。曹操势力可以看作一个联盟:曹氏军事集团、忠于汉室的集团、中立集团。

对汉室的死忠分子,一旦露出对曹氏的“邪心”,必然迎来曹操的猛烈报复,董承等人便是。光打击报复可不行,还得安抚对方。曹操怎么办的?搬出许都,将许都留给这些人。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下邺城,自领冀州牧,此后曹氏的权力中心从许都搬向邺城,而汉献帝则留在许都。

曹操另一手高明手段在建安十七年、十八年。建安十七年,曹操将刘协的三位儿子封王。建安十八年曹操将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同时嫁给献帝刘协。

那么曹操为何封刘协的儿子当王,又为何将女儿嫁给刘协,还是三个?这是曹操的政治平衡手段,当然不仅仅这一个因素。

许靖(蜀汉的太傅许靖)评价曹操封刘协三个儿子为王:“‘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其孟德之谓乎!”许靖称将先取之必先予之,曹操别有用心,真狡诈。一年后果然证明许靖的先见之明。

《山阳公载记》建安十七年,汉立皇子熙为济阴王,懿为山阳王,敦为东海王。靖闻之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其孟德之谓乎!

曹操想要什么?自然是巩固手中的权力。曹操怎么做?通过名分!果然,曹操将刘协三子封王的第二年,也就是建安十八年,曹操进位魏公,建立魏国,开始篡汉的第一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