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一天只有两顿饭,皇帝妃嫔不会饿吗?
饿?谁敢饿了皇帝和嫔妃?
清代宫廷实行“两餐制”不假,但那是正餐,即一天只吃两顿正餐。但是正餐之外,还有早点、晚点和夜宵,水果及各式点心花样繁多,相当于副餐,总之是饿不着九五之尊的皇帝和养尊处优的嫔妃们的。
秦汉及以前,人们一天只吃早、晚两顿饭,流行“两餐制”;隋唐时期,“午食”的习惯逐渐形成,其后一天三顿饭的“三餐制”成为新习惯。所以,沿袭习惯今天我们一般饮食也是“一日三餐”。
清代宫廷的“两餐制”是满族的饮食习惯,满清入关后,在宫廷也实行“两餐制”,即早、晚两餐,清代宫廷称之为“早膳”和“晚膳”。
峰子哥先来说说清宫的两顿正餐,皇家正餐具有仪式感,非常正式。
“早膳”一般多在7点-9点,最迟中午之前,有时会弹性用餐。
清朝皇帝一般早上5点左右起床,太监宫女们伺候洗漱,接下来主要是早读,早读之前会先拉弓骑射、活动筋骨(类似于现代的“早晨锻炼”),以示不忘祖宗马背得天下。
进入早读学习时间,皇帝要研习满、蒙、汉三种语言的早讲经义。比如,众所周知的康熙帝玄烨,就是一位汉文化造诣甚高的帝王。
早膳,是一天之中的第一顿正餐:一般在早上7点-9点,最迟中午之前,但一般都是在皇帝下完早朝之后,方可进行早膳。
早膳时间,太监们将餐具及座椅按照规矩,摆放得整整齐齐。皇帝及嫔妃用膳,都有众太监拥簇伺候,大家正襟危坐,用正餐是一项严肃正式的活动。
传膳太监负责传膳,试毒太监负责试毒,夹菜太监负责夹菜等,皇家吃饭有一道比较复杂的流程,充满了仪式感和正式感,一顿早膳下来最长的情况可达2个小时。
据载清宫御膳房有370人,茶房有120多人,这么多人只做一件事:为皇家吃喝负责。
“晚膳”一般在下午1-3点的样子,具体时间也有弹性,是一天之中的第二顿正餐,同样具有正式和仪式感。
下午1点-3点吃晚膳,之后会有午睡,下午时间会自由一点,很多时候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听听戏,下下围棋等。
除了早晚两顿正餐之外,还有相对非正式的早点、晚点及夜宵。
上面我们说到,皇帝的早膳一般在下完早朝之后,莫非皇帝饿着肚子上早朝?
当然不是,皇帝会吃一些早点。
“晚点”时间安排在“晚膳”后和皇帝睡觉这段时间,用餐内容和早点差不多。皇帝晚上多会批改奏折或夜读,而正餐“晚膳”吃的太早,为避免皇帝晚上饿肚子,御膳房会随时准备着晚点。
“夜宵”多是一项临时加餐项,有时皇帝批阅奏折至深夜,比如清朝出了名的勤政皇帝雍正帝,经常批阅奏折至凌晨一两点。或者皇帝“翻牌子”嫔妃侍寝,夜间也是一件耗费体力和精力的运动,有时少不了吃个夜宵、加个餐。
当然,也保不齐皇帝一天之中的某个时候,会临时起意想吃点东西,御膳房的当值御厨们自然也少不了当值候命。这个时间就不固定了。
总之,清代宫廷皇帝一天24小时,包括两顿正餐在内,怎么也得吃个五六次餐,秉承着“少食多餐”的习惯,还是比较讲究健康规律和作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