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三百年历史的宋朝,为什么不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2020-11-20 18:29:54 作者: 拥有三百年历

在宋朝之前的王朝,每一个王朝都会对土地兼并有所治理,但是到了宋朝,统治者一反常态,选择不抑兼并,在历史中是这样记载的,宋太祖乾德四年下诏:"所在长吏,告谕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垦荒田者,并只纳旧租,永不通检。"

对于这样的旨意,宋人王明清解释:"不抑兼并, 富室连我阡陌, 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 边境扰动, 兼并之财, 乐于输纳, 皆我之物。"由此可见,土地兼并并不是你想对国家发展有好处的活动。

在这个诏书颁布之后,有数据记载,全国范围内约有36%的农户失去了耕种的土地,生计难以维持,国家的赋税难以收齐,财政收入逐年下降,流民逃窜,各地的社会安全都有所下降,食不果腹,社会矛盾也开始变得逐渐尖锐。

内部的忧患如此严重,更何况还要去收复中原呢?宋朝统治者选择对土地兼并放任不管,其实就是在放大社会矛盾,激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到争夺土地的矛盾,在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这些矛盾也越来越升级。

全国的经济发展就受到了影响,每年的财政收入逐渐下降,仅仅作为官员的俸禄和皇室的开支就已经是杯水车薪了。更何况收复中原是一个巨大的,长期性的战争,而战争就是搅碎金钱的机器。

这个时候的宋朝显然没有资本能够支撑完成这一场战争并取得胜利。所以我认为,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严重危害到了宋朝的经济,使得宋朝没有财力支撑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三、宋朝推崇重文抑武政策,武将逐渐流失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吸取前朝教训,将武将的权利大部分都剥夺,减少朝廷中武将的存在,实施了重文抑武政策,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宋朝的统治,但从战争角度上来看,重文抑武的政策降低了武将的地位。

很多武将被迫转为作为文官,随着政策的深入,可用的武将越来越少,国家军队实力也在下降。所以我认为,宋朝推崇重文抑武政策,使得武将数量越来越少,国家军队的质量也逐年下降,完全达不到能够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程度。

重文抑武政策的实施,使得在朝廷上,文官占据七份,武官占据三份,武官处于弱势地位,且在这些武官中,多为年迈的老将,少有真正有实力的年轻将领,所以宋朝的统治者及时想要统一中原,也没有得力的将领带领军队去打仗。

没有得力的将领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对外战争的发动上,还有对军队的训练。有才能的武将越来越少,对于军队的训练严重越来越松散,士兵的体质参差不齐,导致整个军队的整体实力急剧下降。

这也远远达不到能够在一场战争中获胜的程度,更何况是统一战争中呢?重文抑武的政策,在长期看来,就是削弱了宋朝武将的实力,同时也削弱了宋朝军队的整体实力,没有得力的将领,没有强大的军队,谈何获胜呢?

所以我认为宋朝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使得武将逐渐流失,宋朝便没有了能够获胜的能力,因而不能完成统一的任务。

四、宋朝北部少数民族力量日益强大且成熟

除了宋朝本身的原因以外,宋朝不能完成统一的任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并且逐渐成熟,以至于宋朝如果开始了这一场统一战争,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结束的了。

所以我认为,宋朝北部少数民族的力量日益壮大,逐渐成熟,是宋朝不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另一重要原因。宋朝北部的少数民族有辽金等,从宋朝的朝贡体系中就可以看出,宋朝像这两朝送的东西比较多,而收的东西比较少。

这就可以看出宋朝其实对这两朝是有所忌惮的。因而在短时间内宋朝是不可能主动发动战争的。所以,宋朝基于少数民族的强大不敢发动统一战争,因而也就不能完成统一的大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