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唐僧究竟是什么人,真经下落在哪里,结局又是如何?

2020-11-20 18:27:38 作者: 历史上的唐僧

唐僧形象是由《西游记》、《唐代高僧玄藏取经诗话》等作品中唐代高僧玄奘演变而来,在经过一千多年来历代文人骚客和民间巧匠的演绎,玄奘逐渐由唐代时期的历史人物逐渐成了一个文学化的形象。

与历史相反的是,唐僧由最初的刚毅果敢、精通佛法、深谙事理的得道高僧,变成了一个柔弱敦厚、忍辱负重、大智若愚的愚僧形象。

唐僧的取经路是怎样的,遇到了什么苦难

玄奘出生在一个儒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对佛有很深的接触教。年少的玄奘聪悟不群,出家后更是广研佛典,探究佛理。唐代交通条件极差,况且是从长安到古印度,往返行程五万于里,环境之恶劣,非常人可以想象,对于玄奘能够到达印度,并安全返回,在当时的人们觉得匪夷所思,这用生命谱写的故事,就是一个奇迹。

在《西游记》中唐僧的取经目的非常明确,唐僧说道:“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到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足以说明唐僧的勇气。

波罗奢森林时遭遇了劫匪,所带物资被劫掠一空,又被赶至一枯池中囚禁,幸亏随行和尚机发现枯暗中的地道,告知众人化险为夷。

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中玄奘进入印度境内时,路遇强盗,玄奘临危不惧,对强盗说“贼者,人也,今为礼佛,虽猛兽盈衢,奘犹不惧,况檀越之辈是人乎!”玄奘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感动了强盗,使其归依佛门,虽说化险为夷,但这只是取经中的小磨难而已。

玄奘西行印度取经,前后十九个年头,正是九死一生,挑战生命之极限,他穿越戈壁大漠,翻越高山雪岭,渡过激流大河,走出烟瘴荒林,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唐僧是怎么回来的,经书的下落如何,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在《西游记》中后一难是通天河遇老鼍,经书被打湿,这是唐僧取经的最后一关。原文是这样记载的,三藏无已,遂收拾经卷。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经沾住了几卷,遂将经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经不全,晒经石.上犹有字迹。经书被石头粘掉了几行字,所以经书字不完整,但是大部分都取回到东土大唐了,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在正史中记载玄奘法师真正到的是印度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有一万多僧徒,其中有许多具有医药、天文等各种知识的高僧。

玄奘回到大唐之后,留在长安翻译佛经的,他在外游历了十多年,带回了大量的佛经,取回的经卷佛像,都珍藏在大雁塔中。玄奘大师为了保存由天竺带回的经卷佛像,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修建了大雁塔。为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是古都西安的象征。对于佛教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唐僧的结局如何,是怎样离世的,又有什么遗憾。

回到长安之后 , 玄奘主要的工作便是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唐高宗麟德元年(664), 正月初九日 , 玄奘不慎跌跤 , 仅胫上些微皮伤 , 却因此一病不起 。次月五日半夜去世 ,享年六十五岁。

虽说玄奘在民间地位高超,但是朝廷的待遇确是一言难尽,唐太宗痴迷道教炼丹,信奉道教,对玄奘重视一般,晚年虽说笃信佛教,但为时已晚。时为皇太子的李治为了讨得父亲的好感,也与玄奘频繁互动。继位后,唐高宗李治对佛教态度有所转变,反而追求炼丹长生。

唐高宗期间尚药奉御吕才列举了玄奘弟子的释经中互相抵牾的40多条内容,写成一本书,在朝野间广为传播,以此打击玄奘,这件事对玄奘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后来写信求助于左仆射燕国于志宁,吕才方才不再大肆宣扬。不过可惜的是吕才的原作已经遗佚,现在看不到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