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乞丐不挖地窖,如何挺过寒冬?全靠“鸡毛房”,才没有被冻死

2020-11-22 17:46:21 作者: 晚清乞丐不挖

寒冬将至,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备好了厚被子、暖手宝、电烤炉、羽绒服等各种御寒之物,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一般人家都有几件御寒物品,那古代的穷人又是怎么御寒的呢?在古代,无论是经济、服装业还是工业,都远不如现在发达,电视剧中人们御寒靠的是厚厚的袄子、大氅或者毛领,但穷人家是不可能出现这些东西的。

古时候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做:“三九四九,冻死猪狗。”光是听着这句话,似乎都能感受到冰雪寒意,而直接被冻死的百姓也不在少数。清朝的贫民百姓为了挨过刺骨寒冬,于是建造了一种叫做鸡毛房的屋子,乾隆年间的著名诗人蒋士铨曾经写过一首关于鸡毛房的诗:“黄昏万语乞三钱,鸡毛房中买一眠。”那么鸡毛房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说起清朝的统治历史,最著名的当属康乾盛世,康熙开拓疆域,雍正勤政爱民,倡行节俭之风,所以乾隆将政权接过去的时候,清朝就已经是一个繁盛的朝代了,不过就算是在这样的著名盛世,百姓们依旧吃不饱、穿不暖,冬天只能住在鸡毛房。

所谓鸡毛房,其实就真的是一地鸡毛的房子,这种房子在清朝的北方很常见,一般集中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房屋简陋不堪,只能堪堪挡住风雪,里面住的一般是乞丐和贫穷百姓,屋中没有任何的家具设施,一个大通间里倒着铺满地面的厚厚鸡毛,而房梁上则悬挂着很多箩筐,箩筐里面同样于是鸡毛,等傍晚有人住进去之后,他们就会把鸡毛倒下,当做被子使用。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用的不是鸡毛,而是正常的被子,每人分发一条,但因为里面住的人实在太穷了,所以有些人住过之后会直接将被子偷走,拿出去卖或者留着自己御寒,这就导致鸡毛房的成本增加,因此才改用鸡毛做被子。

鸡毛房的环境不好,不仅仅是屋子的环境,更主要是里面住的人又多又杂,全都是贫困的百姓和脏兮兮的乞丐,他们没有洗澡的条件,更没有换衣服的条件,特别是冬天的时候,他们为了御寒只能将所有的衣服全部穿在身上,然后就没有换洗衣物了,那么多人住在一起,各种脚臭和身上的汗臭味混在一起,简直让人难以忍受。

当然了,虽然鸡毛房是给穷人乞丐住的,但也属于营利性机构,每住一晚需要两三文钱,不然连门都进不去。向穷人收钱这件事虽然不太地道,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让鸡毛房的秩序有所改善,因为如果不收钱的话,可能会有人一直长期霸占着鸡毛房的某个位置,而收钱则增加了鸡毛房住户的流动性。

但住鸡毛房也有时间规定的,第二天一早,里面的人就必须离开,他们必须离开简陋但温暖的屋子,到冰天雪地的门外去乞讨或者做工,不然他们可能支付不起第二天晚上的住宿费。对古代贫民百姓来说,冬天是噩梦般的存在,虽然简陋不堪,但却是他们冬天活下去的唯一希望。相比百年前的先辈来说,现在我们的生活可以说非常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