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魏州军兄弟伙集体兵变,身为捉生指挥使的马全节也不能置身事外。不过,史书上没说他在此次兵变中发挥了何种作用,最大可能就是"跟着走",不得已上了贼船,然后论功行赏晋级为邺都马步军都指挥使。
不久,李嗣源上位,对于首义的魏博军人大加升赏。马全节也享受了一把吃大锅饭的福利,不仅被授予检校司空,还先后担任了博州(今山东聊城)、单州(今山东单县)刺史。公元928年,李嗣源又封赐马全节为竭忠建策兴复功臣,然后将其调出魏博,移刺郢州(今湖北钟祥)。这无疑是帝王之术使然,虽然没有魏博兵变,李嗣源不会上台,但对于这些吃过兵变甜头的军人,还是要分而治之,免得下次再犯。不仅马全节这样在兵变中作用不大的胁从要挪窝儿,就连兵变主犯赵在礼也在数年之内调来调去。
不过,马全节通过一次非主动参与的兵变,有效提升了自己的段位,从一个不起眼的武将转为专任一方的大吏,总算因祸得福,走上了人生坦途。
在郢州任上的马全节,干得很卖力气。虽然我们同样不知道马大刺史具体做了些什么工作,但一句"在郡有政声",说明他干得不错,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好评。之后,他就于公元930年后,被任命为河西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治所在凉州(今甘肃武威),远离中央,境内胡汉杂居,情况复杂,颇为难治,也不知马全节到底是如何管理的?好歹,李嗣源只是让他外放补个缺,并不想将其长期安置于河西。不到一年,就将其召回,率军跟着石敬瑭一起,讨伐后蜀。
马全节马不停蹄地从凉州追赶石敬瑭的大军,终于在岐山见到了驻军于此的石敬瑭。此时的老石还是李嗣源的好女婿,跟后世闻名的卖国贼没有半毛钱关系,妥妥的是后唐军中偶像。马全节不敢怠慢,赶紧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洗了洗脸,梳了梳头,然后换上满身戎装,恭恭敬敬地在辕门前等着拜见石大帅。看着这个出身魏博的反骨仔如此懂规矩,石敬瑭眼前一亮,看来魏博军中还是有懂事守礼的好人的,至少这个刚过不惑之年的马全节就不错。之后,马全节在后晋同样混得风生水起,不得不说与此次会面有关。看来,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注意给领导或潜在的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
石敬瑭此次伐蜀之战虎头蛇尾,个中故事笔者不只一次讲过,也不再啰嗦了。石敬瑭虽然会齐了诸将,但无奈已失了先手,面对"峥嵘而崔嵬"的剑阁天险,他只能以"蜀中地理隔越"上奏老丈人,请求打道回府。
马全节此次千里从军,自然也没捞到什么军功,只能无奈跟随石大帅回军。不过,生逢乱世,只要一天不马放南山,军户出身的他总会有机会崭露头角的。
死守金州名鹊起
伐蜀虽然不成,马全节却因此离开了凉州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他的下一站是沂州(今山东临沂)。虽然又当回了刺史,但地近中原的沂州总好过边远荒僻的凉州。而且,在沂州远离了李家人内斗的战场,不用选边站队,也挺好的。
后唐末帝李从珂上台后,马全节于公元934年,转任金州(今陕西安康)防御史。金州地处后蜀与后唐的边防前线,看到中原帝争的后蜀,认为有机可乘,立刻发兵进犯金州,希望在此捞上一把麸金。
当时,李从珂将陕西一带的大军差不多都带到中原夺位了,此地的军事部署还没有重新调整到位,再加上李从珂为了上台,许下的好处也没有兑现,所以金州的守城与来犯的蜀军相比,存在两大不足:一是兵力不足,二是战意不足。
才上任没多久的马全节仔细一划拉,偌大一个防御使,手下只有不足千人。就是这千人之中,还有数百人是金州兵马都监陈知隐的亲随。陈知隐这家伙真对得起自己的名字,一见敌人来犯,就借口有事,带着自己的三百士兵,乘船顺着汉水溜之乎也,也不知隐到哪里当终南处士呢?当下,新鲜出炉的马大防御使看着城外越来越多的敌人,又看看城内寥寥可数的守军,真的是心情沮丧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