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易水河为线 看燕赵风骨流脉

2020-11-23 13:39:27 作者: 以易水河为线

孟德明表示:“他让我有了学习的方向,让我对于花费四年之功所撰写的这部书《秘境三关》更有信心了。所以我把三关称之为‘秘境’,除了这一带环境复杂、兵家必争之外,还有对于冥冥之中历史指向的发现。我们的历史,不应沉浸在故纸堆里,而是要找到对于今人的暗合与启示。今天我想以时间脉络,追寻下三关一线的发展足迹和文化特征。”

雄安文化将为

冀中文化注入新内涵

孟德明介绍,2017年4月1日,有一件关于冀中平原的大事:中央设立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其重要作用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2017年12月,雄安新区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这一举措是政治的,是经济的,当然也是文化的、历史的。应该有我们的声音。这样以来,冀中平原文化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除了‘三关文化’、白洋淀文化,也有雄安文化,都是响当当的文化符号。”孟德明说。

孟德明表示:“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时,我的书正好写了一半,得知消息,我很兴奋,也在调整着我的定位和内容。并积极撰写了《重镇雄关》一文,5000多字,很快就在《河北日报》以整版刊出,一时引起很大反响。接着2018年9月,河北文艺文化期刊《当代人》给我做了深度访谈《孟德明:行走在边关与雄安之间》,并成为这期的封面人物。我的感想是,如果我们敏感地捕捉,赋予历史以时代的力量,它就会焕发生机活力。”

从“三关”看历史的机遇与选择

历史上,冀中平原有过两次大的边境经历:一次是二千年前,燕赵交界,一次是一千年前宋辽边境。如今又有“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设立,历史的格局正是有某种暗合。“雄州”之名始于五代时期。公元959年,后周显德皇帝周世宗柴荣施展他“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抱负,带兵亲征北伐辽国,很快就收复了瓦桥关(今雄县)、益津关(今霸州)一线,紧接着,做了一个重大举措:下诏于瓦桥关置雄州,益津关置霸州。《雄县乡土志》载,“雄”者,名取威烈,以彰武功,有威慑北辽之意。雄州和霸州,寄托了周世宗雄图霸业、一统天下的抱负。

而后,有了后来的宋辽澶渊之盟(1005年)后,宋辽边境才有了长达120年的和平稳定局面,“三关”也逐渐成为宋辽经济交流、文化交融的地方。如今,白洋淀完全在雄安新区境内,白洋淀是冀中地区历史上若干水域中,今天唯一的存留,被誉为“华北之肾”。

“三关”某种程度上,也是走进宋朝的一扇大门,内涵丰富,也是经济发展,民族文化融合,地理、外交、外贸等。

“总之,从‘三关’古城走进冀中平原,犹如迈进一道直抵历史深处的大门,让我们有着无限探究的欲望。以时间为坐标,我们一方面回想千年前古镇雄关的沉沉往事,自然也在憧憬雄安新区今后的无限辉煌。”孟德明表示。

关隘文化成为

中国防御史的重要一笔

时过境迁,关隘这样的字眼似乎只有在小说中出现。而在历史上,一个个关隘显得多么重要,它们那么神秘的在视野之外,丰富着人们的想象。渐渐地,在这样的想象里,它远离了史实,而走进了文学,走进了艺术,走进了民俗。”

何为关隘?关隘,险要的关口。“依山筑城,断塞关隘”,古代于交通要塞屯兵把守,设置关隘。著名的有北方的嘉峪关、居庸关、紫荆关,南方的剑门关、昭关等。它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为了军事防御和控制交通,二是为了征收关税的重要设施。

关隘都会依据自然环境具有易守难攻的优势,在狭窄、地势险要处设障,便于检查和封锁。这样崎岖陡峭的山区就更具备这样的先天条件,所以古代也出现了许多关口,在冷兵器时代,起到阻止兵马和辎重车辆行进的作用。山的屏障作用为关隘提供了先决条件,比如居庸关、雁门关等。

所谓“三关”是指冀中平原霸州、雄县一带的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正是这里,推举起了人人皆知的传说故事“杨家将”,充满奇幻色彩。

实际上,这“无山而关”的地方一千年前也确实迷离:从环境上说,水势、树势、地势很是复杂;从历史人物说,涉及到后晋石敬瑭、显德皇帝柴荣等多位皇帝;从历史事件说,发生了割让“燕云十六州”、柴荣北征河北、宋辽界河等。有战争、有边贸、有外交、有文化交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