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长达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造成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2020-11-23 16:08:10 作者: 持续了长达两

从公元1096年开始,西欧的基督教世界国家就开始打着"夺回耶路撒冷"的名义向东方扩张,为此连续发动了九次东征活动。但可惜的是,十字军东征的规模虽然浩大,但取得的战果却与其东征的规模成反比,得到的也远比付出的要少得多。

到了公元1291年,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宣告结束,此后再也没有任何封建领主愿意响应教皇的号召继续发动东征。

那么持续了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都给东西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正在向敌人发起冲锋的十字军骑士

教廷及教皇的威信大幅度下降,基督教的地位开始动摇

公元1096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西欧信仰天主教的封建君主们联合起来,组建联军夺回被伊斯兰世界夺取的圣地耶路撒冷。由于联军的服装和盔甲上印有十字徽样,所以也被称之为十字军。

发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共持续了4年,在这期间基督教世界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战果和成就,比如成功夺回了耶路撒冷;并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建立起了四个十字军王国来巩固第一次东征的战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字军对耶路撒冷及其周边地区的控制能力开始逐渐减弱,第一次东征所取得的成果也在慢慢丧失。为此,教皇以重新并多次发动东征活动来保证基督教对该地的控制权,但都未能取得第一次东征时那般的战果。

其实当我们将几次十字军东征的战果罗列出来之后就可以发现,只有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战果。在随后的时日里,虽然天主教信徒们所组建的十字军依旧频繁活动在历史舞台之上,但所经历的战役大多都是败多胜少。

正是因为十字军每次取得的战果越来越少,因此越来越多的封建君主都拒绝响应教皇的号召组建新的联军。这也就意味着,教皇的威望和影响力正在随着东征频率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教皇的声望也已经跌落谷底,再也没有人愿意倾听教皇的演讲,进而拿起武器前往东方作战了。

十字军正在围攻耶路撒冷

封建贵族走向没落,市民阶级逐渐崛起

由于中世纪的西欧采取的是采邑制度,这就注定当一个王国的君主想要发动战争时,就必须向王国内的小封建领主(诸侯)借入足够的兵力。也就是说,十字军的构成其实是联军中的联军。

比如说,当法国国王想要响应教皇号召并参与到东征活动中时,就必须要向法国内部的封建领主借入足额的武装力量。虽然对外宣称是法国军队,但实际上却是布卢瓦-香槟伯国、诺曼底公国等多个公国武装力量所组成的联军。

既然十字军是各封建领主自己的武装力量,那么这也就意味着,东征活动中所出现的伤亡,都要由各封建领主所承担。几次东征活动结束后,这些封建领主的军事力量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这也等同于封建领主的总体实力被削弱。在这种背景下,市民阶级逐渐开始崛起。

频繁的东征直接导致封建贵族的势力走向衰落

市民阶级之所以会崛起,主要是因为东征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使市民阶级掌握了大量的财富。而当市民阶级崛起的同时,封建贵族的力量却因战争的缘故而快速下降,这就使封建君主获得了消除国内割据局面的历史机遇。如此,各国的君主才有能力在争取到市民阶级的支持后完成整个国家的统一。

不过,随着市民阶级财富和地位的增长,影响力逐渐扩大的市民还逐渐萌生了对政治的诉求,要求参与城市或国家的政治管理,这就直接促生了等级议会君主制的出现。

间接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历史进程

公元1202年,西欧国家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起初东征的目的依旧是伊斯兰世界,并夺回圣地耶路撒冷。然而在战事进行一段时间后,十字军竟然转向进攻自己的盟友拜占庭帝国,此时成为了十字军难以洗去的一个污点。对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赵法欣硕士在《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及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原因》一文中曾经给予过如下评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