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当初那个亲征时头脑发热的年轻人,此时在绝境之中的明英宗表现出来的冷静和气度似乎更像是一位合格的大明皇帝。
白捡皇位的朱祁钰
明英宗成为阶下囚,却保持了超乎想象的冷静。而在同一个时空下的明朝这边,却乱成了一团。
当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回时,北京是这样一番情形:“时京师戒严,羸马疲卒不满十万,人心汹汹,群臣聚哭于朝,议战议守未决”。
为什么会这么慌?原来当初瓦剌南下攻明,英宗匆匆集结军队御驾亲征,大概是自信地认为自己去去就回,便放心地让郕王朱祁钰留守监国。如今,明英宗被俘,明朝事先根本没有相应的预案,朝廷此时群龙无首,自然一片混乱。
此时,朝廷急需一个人出来主持大局,但能做这件事的人实在寥寥。英宗的儿子朱见深此时只有2岁。虽然他很快被立为太子,但是并不足以安定人心。朝廷上下能指望的似乎就只有朱祁钰了。于是,太后下诏让朱祁钰辅佐太子,代总国政。
从朱祁钰摄朝的一些迹象看,他似乎还不太具备统领满朝文武的气场。比如,在朝堂上,大臣们请求族诛王振,王振的同党马顺站出来叱退群臣。大臣们一怒之下将其群殴致死。在朝堂上看到这一幕,朱祁钰被吓得够呛,多亏大臣于谦站出来稳定了局面。
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社稷的稳定, 8月,大臣们请太后再次主持大局,让朱祁钰即皇帝位,但同时也明确了附加条件:太子之位还是朱见深的。
对于皇位,朱祁钰本来没有太多的非分之想。因为他的母亲出身不高,自己又非长子,英宗被立为储君后,他更是没了机会。可是谁能想到,别人争破头都抢不到的皇位如今从天而降,被他捡了漏。
据说,对于这个白捡的天下,朱祁钰再三推脱,甚至躲回了自己的府邸。在大臣们的力劝下,又得到明英宗传来“让位”的口信后,朱祁钰才勉强接受。1449年9月,朱祁钰即皇帝位,是为明代宗,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明代宗的力挽狂澜
如果说朱祁钰不想接手这个皇位,那也是在情理之中。
因为,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大军直逼京师,此时的北京是一座危城。朝廷上,大臣们在“战”和“守”的问题上吵翻了天;战场上,瓦剌以英宗为筹码极尽敲诈勒索之事。明朝面临的形势已经万分危急。
但是,朱祁钰继位后,明朝迎来了翻盘的可能。
他接受主战大臣的建议,迅速定下留守京师、进行守御的方针。于是,明军迅速集结,完善了京城的防务。朱祁钰的支持也大大提振了主战大臣们的信心。在接下来的北京保卫战中,明军用有限的资源击退了瓦剌的猛烈进攻,创造了一个战史上的奇迹。之后,朱祁钰又在于谦、石亨等人的辅助下在边城进行防卫,挫败了瓦剌继续进攻明朝的企图。
击退大敌之后,朱祁钰又开始惩治王振的朋党,让文武群臣的愤懑之情得以宣泄,朝纲得以重新振作。因为朱祁钰的力挽狂澜,明朝终于度过了危局。
几乎在同一时期,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二人经历了命运中的巨大转折。在各自的困境面前,他们都慢慢找到了节奏,摆正了姿态,寻到了各自的解决之道。所以,明英宗在绝境中生存了下来,明代宗则带领明朝度过了危机。
很多时候,生命中的变化都是猝不及防的,有时还会一波连着一波。就像这场土木堡之变,它让明英宗兄弟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当乱局平息,事态好转时,他们又将迎来新的问题:明英宗该如何回归?昔日的兄弟、如今的两位皇帝该如何“共处”?当这些问题浮出水面时,也许他们都没想到,各自的命运又将因这些新问题再次发生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