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平生最喜欢的一首词,景与情完美融合,婉约与豪放共谱乐章

2020-11-24 07:15:49 作者: 辛弃疾平生最

不光是辛弃疾本人喜欢这两句,今天的我们读来,也不觉被这两句的优美意境和审美情感深深吸引。

词人用先入为主的手法,将自己的审美情感移入到青山上,接着又用带有情感色彩的青山表达词人的情感,直接激发出了词句的感染力。品味词句,体悟词义,不禁让人心神荡漾。

在词的上片,叙写了词人面对青山时产生的种种思绪,所以在词的下片,他从追忆陶渊明式的生存方式入手,叙写了词人由此引发的种种感想

与古人交朋友,所重的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话语,而重在心灵的契合,这也就是“异代相逢成知己”。换句话说,就是

辛弃疾看重的是与古人在生命与精神上的沟通与契合

陶渊明《停云》诗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句,辛弃疾用高超的遣词造句的方法,把陶渊明几个诗句的含义融汇在一个句子里。

他由此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他想象着陶渊明当年将《停云》诗写成时,心中是何等的滋味。这无疑印证了在陶渊明与辛弃疾两位文学大师之间,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

辛弃疾用纵横驰骋的想象力与丰富的语言表达将词义带入了焕然一新的境地,同时也将聆听者的想象力带入了新的境地。

跟随者词人低沉雄浑的吟唱,我们的想象早已跟随者词人的心绪摇曳起来。辛弃疾酒兴阑珊,对酒当歌时的豪放的幻化场景如同水面上荡起的一圈圈涟漪,随着涟漪的不断生成、消散,词人的记忆时而模糊时而清晰,时而如水面之上可见的涟漪,时而如水面之下的波澜。

他与异代知己在心灵达成某种契合的同时,潜意识里又回到了现实之中,现实中的情况恰恰相反,他身边知交零落,没有可以与他心灵契合的知己,更没有像陶渊明式的人物了。

写到这里,词义明显地跌宕起伏了。“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在词义上是可以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相媲美的,不仅是词人情感的宣泄,同时也是词人豪视今古的胸襟与气魄。

揆情度理,揣摩此意,这两句的意境与上片中的意境还是有差别的,上片中的两句是景物和词人的情感交融,下片中的两句是古今贯通。前者是横向的空间联系,后者是纵向的时间联系。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用视觉效果营造出来的画面美,是青山与词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则是古和今的关系。

有了这样的情感寄托,再加上词作在反复吟唱时营造出来的氛围,不管是辛弃疾本人,还是今天的我们,都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知我者,二三子”,辛弃疾一遍一遍地感叹着知交零落的遗憾,这是他的闲居铅山时的心境,此时辛弃疾的“我看青山多妩媚”与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是何等的相似。

在曲终阕尽时,乐章也进入了高潮,词义也被词人吟唱得、抒发得淋漓尽致。

“情中景,景中情”,这首词不是单纯地赞美景物,借景抒情才是全词的核心,词人在被他拟化了的、赋予了浓厚感情色彩的青山中得到了些许的慰藉,在异代相逢的幻化场景中找到了心灵的契合。然而词人内心深处的知交零落的遗憾、内心的孤独之情也表现得尤为明显。

可以说,这首词无论是景物的描写,还是情感的描摹,景与情都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两者相得益彰;无论是现实的写照,还是心灵的寄托,婉约与豪放都有机地共存,同时奏响乐章。纵观全词,每一笔都臻入化境,无怪乎辛弃疾很喜欢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