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营建六百年,这一宫殿建筑群如何保存?又将如何延续?

2020-11-24 09:39:13 作者: 故宫营建六百

大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皇帝颁布诏书,将营建北京告成的喜讯郑重地昭告天下。

我们把这一天看作是明代北京城与明代北京皇宫建筑的诞辰,按公历是1420年12月8日,到2020年12月8日是整整六百年。

明代京师及其核心皇宫建筑,后来被清代统治者顺理成章地全盘接收为自己的都城及紫禁城。再往后,在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国家政治制度革命的惊涛骇浪中,北京从帝都演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明清故宫幸运地得到完整保存,并就其原址建立了故宫博物院,对故宫建筑和其中藏品进行保护、研究和展示。1961年,国务院公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国家保护。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故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中国项目之一,认定故宫在世界范围,具有突出、普遍的文化遗产价值。2019年参观故宫博物院的观众达到一千八百万人,反映了中外民众对故宫的强烈兴趣和喜爱。

在我看来,故宫博物院最具唯一性的收藏品就是故宫古建筑群。中国习惯上将前朝的宫殿称为故宫,如明初工部萧洵记录元大都宫殿的著作就名为《故宫遗录》。辛亥革命以后,我们也称明清宫殿为故宫。中国自秦建立统一国家以来,经历了多次王朝的兴替,还有更多次割据政权的兴亡,每个政权都建造了自己的宫殿。历史文献中留下了丰富记载与描述,人间仙境般的宫阙,令人神往。但是两千二百多年来,完整地保存下来,进入到现代社会的只有明清故宫。所以它是中国历史上产生过的数十座宫殿建筑仅存的硕果,极其珍稀可贵。2004年,沈阳故宫也扩展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故宫”之中。它作为明末清初一个割据政权都城的宫殿建筑,在清中期曾经扩建成为清代皇家的纪念地,也是皇帝谒陵时的行宫,具有突出的文物价值。但它毕竟不是北京故宫的物理构成,所以这本小书所讲明清故宫没有包括沈阳故宫的内容。

明清故宫是中国宫城建设历史最后的成果,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保存和延续了中国最后三个王朝都城的遗址遗迹。一方面,它以宫殿的规划与建筑为语言,清晰地解说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是典范。另一方面,它用艺术手法塑造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突出的特色,是杰作。它们如何保存下来,将如何继续延续下去,是大家关心的国家大事。我用五章篇幅来说明相关内容。

第一章,介绍元代大都城建设的简史,和它的规划结构与特色。中国古代王宫或皇宫是城池的核心,建设城池的目的是保卫王宫或皇宫。所谓“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四居处部)。要介绍北京故宫就不能不介绍北京城。明北京不是平地起建的新城,而是利用元朝的都城加以改造。所以需要简略介绍元大都城的规划结构和特点,为明代做些必要的铺垫。

第二章,介绍明代都城建设的曲折过程和最终成果。明太祖朱元璋在取得集庆路之后,就定都问题亲自调查,反复与谋臣讨论,先后在南京、凤阳进行了大规模的都城建设。他首先要考虑有利于政权发展与稳定的大问题,他高举的旗帜是扫荡胡俗,“悉复中国之旧”,一切以儒家经典为依据,最终定都南京。明成祖以“靖难、清君侧”的名义得天下,他高举的旗帜是“恢复祖制”,所以北京建设惟南京的制度是遵。因此北京闪烁着中都凤阳、京师南京的光芒,这座15世纪建设的帝都处处表现出周礼的规矩。

明代改造大都城的工程,其核心是建造都城必备的天地坛、太庙、社稷坛等礼制建筑和大内宫殿建筑,开凿了南海,改建了城墙。其它则全盘继承了元代、金代乃至更早时期的北京地区先民创造的成果,元大都城中居民也基本没有扰动。明北京城移植了明初都城建设的图式,把传统文化中都城建设原则再现到元都给定的框架之内,规划和分步实施的水平极其高超。

第三章,介绍北京皇宫建筑布置的格局。明代是创造者,清代统治者以继承者的身份继续使用明代都城建设的全部成果,只是开放了明代的皇城禁区。乾隆时对紫禁城内部的建筑作了较大规模的改建,但是并没有突破原有的格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