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为何要在红楼梦中,描写1个藏污纳垢、丑陋不堪的馒头庵?

2020-11-26 05:42:13 作者: 曹雪芹为何要

馒头庵从不是独立的,它不仅是贾府众人的泄欲口,其实也是贾府内部的一个缩影。

馒头庵其实就是贾府的另一个名字。

馒头庵外的世界

馒头庵里充满了荒诞,这种荒诞由贾府子弟们一手造成。而比贾府子弟更荒诞的,却是馒头庵里的佛门子弟——净虚老尼。

张口“阿弥陀佛”,闭口劝人向善,一转脸,就成了长安府太爷的鹰犬,为了几盘“身外之物”,心安理得的把一对青年男女送上绝路。

这种意向,离我们心目中烟雾缭绕、饱受人间香火的庄严佛像相去甚远。一个展现佛祖恩德的地方,变成了权色的交易场,原本最六根清净的地方,成了欲望的藏身所。

而这种荒诞,不仅存在于馒头庵,还出现于《红楼梦》里其他繁荣的寺庙中。葫芦庙里的葫芦僧,帮着贾雨村判假案,玄真观里的道士们,带着贾敬吞金丹;铁槛寺里的监寺僧,主持葬礼,但也陪着贾府子弟喝酒胡闹,栊翠庵里的妙玉,见宝玉而生情愫,终落得风尘肮脏违心愿。

这也就难怪曹公借宝玉之口“毁僧谤道”了。

不独《红楼梦》,在很多名家名作里,我们都能看到淫僧乱道的存在,比如《水浒传》里勾引杨雄妻子的裴如海,无恶不作的崔道成,《西游记》中贪图袈裟的观音禅院主持,《白鹿原》中被鹿兆鹏打死、祸害无数妇女的老和尚。

施耐庵甚至借小说人物,给出了“只有和尚最好色,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这样的人物评判。

念了那么多经文,念的都是毁人经,敲了么多木鱼,原来敲的却是财色名。

佛门是最清净的地方,但也是离恶最近的地方,越是清心寡欲、强行压抑自己的欲望,越是容易忽视它的存在,将心中的恶魔豢养长大。

与馒头庵同时出彩的,还有另外一个地方,即妙玉所在的栊翠庵。高洁优雅,曲径通幽,连高高在上的贾母,和品行挑剔的黛玉,都对其赞不绝口。

但这个大观园中最干净的地方,最后却落了个最不干净的下场,最讲究吃穿住行的妙玉,反而落到了最脏的泥淖中。我们与其说这是大观园中“千红一哭”的必然,倒不如说,是妙玉从被宝玉打动春心思凡开始,便落入了欲望的陷阱,与风尘纠葛,不得解脱。

反观那些不在尘世中的僧人道士,却人人洒脱,个个潇洒。

空空道人行踪无定,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来去如风,神龙见首不见尾。就连智通寺里无人识无人问、既聋且昏的龙钟老僧,也是识破红尘的高人。只可惜,绝大多数人都和贾雨村一般,只认装神弄鬼、空负虚名的假高人,不识得出情离世的真扫地僧。

可见,所谓“大隐隐于市”的名言,不过是那些舍不得繁华热闹之人给自己立的牌坊,一入红尘百事缠,欲望纷争纷沓来,你越是想根治、想摆脱,越不可得。

结语

佛家说,执着于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永远摆脱不得。

正如叔本华名言:“每个人都被幽闭在自己的意识里”——我们一生的欲望和所恶,都是精神世界的投射,有人的地方,就有欲望,就有恶。

善恶本是一体,相对而言的。世间从无绝对的善,也没有独立的恶。如果一个社会只提倡善,而不敢曝光自己的恶——家丑不敢外扬,它毫无疑问是病态的;如果一个人不敢正视恶,只想隐瞒欲望、给错误找借口,那么欲望迟早会带他突破铁槛寺,走进馒头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