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管日本侵略者叫做倭寇,为啥近代改称“鬼子”了?

2020-11-26 14:30:41 作者: 古代中国人管

古代的中国人,一直管日本人叫做倭寇。但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人们改变了对日本人的称呼,改称“鬼子”。这是为什么呢?

(倭寇)

十四世纪初叶,中国刚刚进入明朝,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中国人就把这些侵略者叫做倭寇。

“倭”字从人从委,委亦声。“委”意为“身材软缩”、“身材小一号”。“人”与“委”联合起来表示“身材矮小的人”。秦语中,寇与贼同意。“完”指“家园完整”,“攴”指“敲打”。“完”与“攴”联合起来表示“家园破碎”。

所以,倭寇两个字如果放在一起解释,就是身材矮小的侵略者。 倭寇曾被归于海盗之类,但实际上其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而是陆上城市。

(鬼子)

抗日战争开始后,人们就不再提“倭寇”,而把日本侵略者叫做“鬼子”,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中国历史中,“鬼子”这个词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方正》:“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机):‘陆逊、陆抗,是君何物?’……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甯有不知?鬼子敢尔!’”

陆士衡即陆机,西晋吴郡人,三国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吴时任牙门将。魏晋时期,世家望族非常看重家讳,卢志冒犯陆家的长辈,陆机自然是怒不可遏。这里的“敢尔”是斥骂卢志竟敢如此大胆!

从这里就能看出“鬼子”两个字,就是骂人的话,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这两个词。

此外,“鬼子”一词在日语中有3个意思,一是长得不像父母的孩子,二是出生时就已经长了牙的孩子,三是像鬼一样胡来的人。

早期到日本留学的中国人觉得,这3个意思十分符合历史上的日本形象。怀着对日寇入侵中国的愤怒和仇恨,遂将入侵中国的日本人称为“鬼子”。“九一八”特别是“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犹如恶鬼,完全丧失了人性,中国人全民奋起打“鬼子”,“鬼子”于是成了日本鬼子的简称。

(李鸿章)

鬼子这个词完全取代倭寇,还有一个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资料记载,甲午海战前,李鸿章出使日本,谈判结束后双方联合举行记者会。见众记者到得差不多了,日本人突然亮出了一个写有楹联的白绢,并不无轻蔑地说:“我们日本有上联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李鸿章定睛一看,那上联是:“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显然,这是日本人在不可一世地宣扬其兵强马壮,“单戈独战”即可踏平中国!

面对这种轻慢和挑衅,李鸿章毫不示弱,他让日本人铺好白绢,准备砚台笔墨,沉着冷静地挥毫写出下联:“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对仗工整,内涵深邃,意思明了:倭就是倭寇,来偷大清龙衣,“八大王”变成“四小鬼”,“琴瑟琵琶”变成“魑魅魍魉”,“并肩居头上”变成“屈膝跪身旁”,“单戈独战”变成“合手擒拿”。

由此,国人便不再称日本侵略者为“倭寇”而改称为“鬼子”了。

来源: 张垚森 每日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