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钢铁还是柔水,决策者如何从刘邦与诸葛亮的治蜀之策中借鉴?

2020-11-28 16:54:37 作者: 选钢铁还是柔

川蜀之地又被称为天府之国,其德天独到的地理优势使其易守难攻。古往今来据有蜀地者往往可待时而发争夺天下,再不济也能割地称王,雄踞一州。故古人常说:天下已治而蜀未治,天下未乱而蜀先乱。因此如何治蜀便成为入蜀之后最重要的选择,但在这一点上,刘邦与诸葛亮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方法,最后都取得了成功。

先说刘邦,当日天下反秦,沛公先提兵入咸阳迫降子婴,进封汉中王。入蜀之后颁布了天下闻名的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法令一出,汉兵与民秋毫无犯,秦川父老莫不如久旱逢甘霖。此举也与后来的项羽阬杀秦兵,火烧秦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民心附汉而恨楚,这也是刘邦之后能暗度陈仓大军出蜀,与项羽争霸天下的根本所在。在楚汉相争的4年里,刘邦不是没有失利之时,但刘邦的失败的代价要远远小于项羽,因为他有一个稳定和物资丰富的大后方—蜀地。无论战况如何,大后方根据地都会源源不断地送来粮食与补充兵源,这是当时其他诸侯不具备的大优势。可以说,刘邦的天下从他入蜀后约法三章之时便已经奠基了。

刘邦入蜀

再论诸葛,汉末天下动荡,刘备打败刘璋之后终于也占据了蜀地,诸葛亮奉命总领治蜀之事,直到后来的白帝托孤,诸葛亮成为蜀地实际的掌握者,但孔明所推行的恰恰是严刑峻法,不过最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百姓“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到之后六出祁山,出师表留名千古,蜀地都给予他绝对的支持和后援。

诸葛罢李严而集权

刘邦与诸葛亮,采取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治蜀策略最后都稳定了蜀地,顺利地获取了蜀地丰富的资源,二人所面临的局势到底因何而导致策略迥异呢?

先对比一下二人入蜀之后的外势,刘邦封汉王,当时秦已灭但天下仍然未定,项羽推行的分封制依然使九州一盘散沙,诸侯割据而交兵,群雄逐鹿。诸葛亮领丞相,魏蜀吴割据已成,蜀国最弱,长此以往就会继续拉大差距最终被人口资源占绝对优势的强魏吃掉,要想存续只能以攻代守。由此可见二人所面临的外势虽不同但大方针一致,那就是必须领兵出蜀以求活,都想一统天下。

再看二人入蜀之后的内情,刘邦入蜀之后要面对的是已被秦法治理多年的秦人,秦法严苛残酷,条例众多,但大道至简,秦法的源头来自于李悝的《法经》六篇,刘邦的约法三章直取其本,约定盗、贼、杀之罪,迅速稳定人心,同时刘邦还收军灞上,与民无犯,秦人唯恐刘邦不封蜀地。再者,天下反秦,秦地的将军贵族不是出征战死便是在之前的赵高祸乱中消耗殆尽,可以说原蜀地贵族集团已经无力与刘邦抗衡,刘邦只要得蜀地民心便可畅通无阻地管理蜀中事,虽作为外来利益集团但依靠萧何、张良等谋士的帮策便很快站稳了脚跟。

与刘邦不同,诸葛亮治蜀之时,接过的摊子是刘焉刘璋两代管理的益州,刘璋暗弱,对内宽松,德不举且刑不肃,致使武备废弛,民心涣散,可以说没有多少凝聚力的,这也是刘备前期可以迅速打败刘璋进驻蜀地的原因之一。此时要想改变现状,迅速整合资源以备强魏就不能再施缓政,而因迅速威法限爵,端正人心,让百姓有忧患意识,整兵备战。此外,由于刘璋是直接投降,益州文武百官除少数战死外其他基本全部被刘备收入麾下,此时已然形成了外来的荆州派和本土益州派两大利益集团的博弈。诸葛亮后期要想力排众议,克服中原,本身就是以弱攻强,就必须中央集权,举国上下一心,但益州派以李严为首是不愿北伐的,此时更该严法明令,紧握权柄,效仿商鞅一样把整个益州迅速变为一台庞大的只有一个目的的战争机器,否则随着时间推移,蜀国与魏国因本身资源的差距将被进一步拉大,北伐更是无望。由此可见,诸葛亮治蜀就必须严刑峻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