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都知道,那么第八雄是哪个诸侯国?有三个答案!

2020-11-28 22:28:26 作者: 战国七雄都知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故称“山东六国”。对于战国七雄,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这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不过,对于战国第八雄,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整个战国时期,以下三个诸侯国,都可以称之为战国第八雄。换而言之,战国第八雄是哪个诸侯国,其实存在三个答案。

越国:疆域最大

首先,在笔者看来,越国之所以能称之为战国第八雄,是因为在战国七雄之外的诸侯国中,越国的疆域是最为辽阔的。甚至巅峰时期的越国,在整个疆域面积上是要超过韩国、魏国等战国七雄的。越国(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是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诸侯国。越国处在东南扬州之地,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是华夏先祖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早在春秋末期,伴随着晋国和楚国的相对衰落,吴国和越国得以在春秋后期崛起,并成为春秋诸侯争霸的焦点。

春秋末期,越国君主允常经常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公元前496年,允常死后,越王勾践即位,这是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在勾践即位之初,越国一度被吴国击败,连勾践自己都成了吴王夫差的阶下囚。但是,卧薪尝胆之后,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73年消灭越国,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势力范围一度北达齐鲁,东濒东海,西达今皖淮、赣鄱,雄踞东南。因此,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的疆域包含了今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区。

对此,在笔者看来,从疆域面积上来看,越国仅次于战国七雄中的秦国、楚国等大国。从这一角度来看,越国显然可以称之为战国七雄外最强大的诸侯国,也即战国第八雄。不过,越国的强盛,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特别是在越王勾践去世后,越国因为内乱等原因,逐渐走向了衰落。公元前306年,越王无彊北上伐齐,听信田姓说客所误,率领大军调头攻楚,不料中埋伏,兵败身亡。自此之后,越国逐渐被楚国吞并,从而告别了战国历史的大舞台。

宋国:影响最大

在战国中期,齐国消灭宋国,直接引发了五国伐齐。对此,在笔者看来,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可以说是战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在五国伐齐之后,不仅齐国失去了和秦国争霸的实力,山东六国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因此更加貌合神离了。宋国(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宋氏。共传三十四君,享国八百二十九年。春秋时期,齐国内乱时,宋襄公帮助齐公子复国,代齐作为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后,宋国国力受创。宋景公时期灭曹国,国力渐盛。

战国时期,宋康王这位君主实行变法,促使宋国强盛起来。公元前286年,宋国一度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不过,正是因为宋国过于强大,再加上宋国所在的疆域比较富庶,比如拥有定陶、商丘等繁华的城市,所以,齐、楚、魏三国联手灭掉宋国,瓜分宋国领土。当然,在消灭宋国之后,齐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从而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猜忌,进而于公元前284年爆发了五国伐之战。从这一点来看,宋国这个诸侯国的灭亡,无疑对战国七雄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宋国称之为战国第八雄,也是可以说得通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