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桥关之战:辽景宗亲征只为找回场子,顺便让宋太宗扑了个寂寞

2020-11-30 12:07:09 作者: 瓦桥关之战:

耶律休哥重创宋军

耶律休哥重创宋军,辽景宗十分开心,当即赐给他御马、金盏,并当着众人的面夸赞他说:“爱卿的勇猛超过你的名声,倘若人人都像爱卿一样,何愁不胜!”辽景宗所言并没有夸大,耶律休哥自高粱河首秀后就名震宋辽两国,但他靠的不只是运气,而是作战勇猛、精通兵法。

次日,外围宋军再次组织救援,仍被辽军击败。前线大败的奏报传至京城开封,宋太宗在气愤之余当即下诏亲征河北督军。十三日,宋太宗终于率军离开京城北上,结果在第二天,关南就传来捷报,说是击败辽军万余人,还斩首三千余级?

宋太宗北上前,宋军全是战败,宋太宗刚启程,宋军就反败为胜并有斩首三千的战绩,难道宋太宗自带反败为胜buff加成?这显然不可能。如果说是巧合,那这也太巧合了,感觉就像事先商量好似的。

宋太宗画像

宋朝人撰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书中记载的都是前线传来捷报大败辽军而不是直接记载某月某日在哪里大败辽军,也就是说大败辽军仅存在于所谓的捷报中,其真实性全由宋朝人说了算。

另外,以辽人史料为基础编撰而成的《辽史》中则并无记载辽军战败之事,由此可推测所谓宋军大败辽军乃谎报军情。前线接连战败,对宋军士气打击很大,于是就有了这份捷报,既可以振作士气,又可以照顾大宋天子的脸面。

言归正传,得到“捷报”的宋太宗有点小开心,当即任命河阳节度使崔彦进为关南兵马都部署,指挥瓦桥关战事。十七日,宋太宗抵达澶州。与此同时,辽景宗见宋帝亲征加之各路宋军纷纷入援,形势发展于己不利,便下令主动班师回国。辽军北撤,宋太宗有点想法

十九日,宋太宗慢悠悠地前行至大名府,前线将帅在确认辽军撤兵后,将此消息于此日奏报于宋太宗。伴驾大臣都来向宋太宗庆贺,无非就是吹捧辽人畏惧大宋天子的威名,所以就识相的跑了。宋太宗对此虽心知肚明,但也不点破,好让臣子们多夸赞自己,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二十六日,辽景宗率军回到幽州,随即拜耶律休哥为于越,并大规模犒劳南征将士。所谓于越,即“无职掌,班百僚之上,非有大功德者不授予,辽国尊官,犹南面之有三公”,由此可见耶律休哥此时在辽景宗心中的地位。

耶律休哥剧照

十二月,宋太宗因自己亲征御敌,刚到河北,辽军就主动撤军,便想再次北伐幽州,收复燕云。宋太宗随即下诏,大致就是燕云百姓本为中原之人,如今被夷狄统治,肯定是苦不堪言,等待大宋王师去拯救这之类的漂亮话。

接着,宋太宗任命保静节度使刘遇为幽州西路行营壕寨兵马部署,睦洲团练使为都监等等。但从事后结果来看,宋太宗想要再次北伐幽州的举止,很可能是虚张声势以挽回脸面,毕竟宋军在瓦桥关输的有点惨,而辽军则大摇大摆地回去了,亲征的宋太宗等于是扑了个寂寞。

果然,宋太宗又命宰相咨询翰林学士李昉等人北伐幽州之事是否可行,李昉等人上奏反对北伐,平时有些固执的宋太宗二话不说就接受了他们的意见,立即下诏班师回朝。宋太宗在南归途中作诗一首,并传示伴驾大臣,其中有“一箭未施戎马遁,六军空恨阵云高”之句,真不知是自夸还是自嘲?结语

辽景宗此次亲征宋朝,就是为了找回在前两次南征中丢掉的场子,重振辽军的士气。因为自雁门关之战后,辽军对杨业产生畏惧,望见其战旗就不战而走。所以辽景宗此次南征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而宋朝这边,则是对辽朝采取守势,只要守住现有城池不丢失就好。此次瓦桥关最终并未被辽军占领,就这一点来说,宋朝并没有亏太多,好面子的宋太宗自然也就没有对败军之将进行追责。

但宋军屡战屡败毕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由宋朝人怎么粉饰都没用。下面简单分析下宋军为何会在瓦桥关之战中屡战屡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