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纵观历史,历代王朝皇帝选择继承人就是事关帝国命运的头等大事。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皇帝的心思是很矛盾的,皇帝一方面希望选中的儿子有才能,毕竟祖宗的江山还要一直传下去,所以如果天然拥有继位权的嫡长子是扶不起的阿斗,皇帝多半会提前废掉另立继承人。另一方面皇帝也害怕太子过于出众使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毕竟为了这个宝座而弑父的戏码并不罕见。因此,历史上多数皇帝对太子严苛无比,让太子产生畏惧之心的同时却也消磨了太子的心志。
▲公子扶苏剧照
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皇帝常常会对太子做出不近人情的举动。虽然很多行为在外人看起来觉得父子之间不该如此,但权权力的诱惑实在非一般人能抵挡得住,否则也不会出现“九龙夺嫡”的惨剧了。因此,出于对权力的警惕和维护,皇帝会这么做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可惜了很多本来优秀却因为父君猜忌加上他人刻意陷害而殒命的太子,比如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
▲秦始皇画像
02
秦始皇,中国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君主,公子扶苏乃是他的长子,所以扶苏也是中国第一个太子,又是第一个没能登上帝位的皇储。而造成扶苏自杀悲剧的根本原因就是来自与秦始皇的猜忌。从史料上亦或是影视剧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秦始皇是真正把扶苏当继承人培养的。嬴政本人是信奉法家那一套,也是用法家理论来治国的,但是他给扶苏找老师的时候却找的是大儒淳于越。
▲秦始皇剧照
儒家思想中治理天下的核心是“仁政”,嬴政自己很不屑这一套,但却让太子走上了这条路。这是因为嬴政在为帝国的长治久安做准备。嬴政自己内心明白,法家那一套实在太过苛刻,用在军阵中还可以,但是真要用来治国,会让天下百姓时刻处于恐慌中。虽然嬴政肯定不懂什么叫国民幸福总值,但靠严刑酷法维持的统治不能长久他还是清楚的。嬴政本人坚决推行法制,是因为当时天下初次统一,从来不曾体会过统一感觉的人心中是没底的,特别是六国人心中一定是不服的。如果建国初期不采取铁血手腕,还没凝聚起来的帝国崩塌也许就在一夜之间。
▲秦王宫照片
因此,嬴政给扶苏留下了一份大功劳,那就是推行仁政。经过自己的残酷统治后,对新皇帝施行的仁义之道天下百姓必然感恩戴德,扶苏可以获得极高的人望,这样一来天下就彻底稳定了。为了让扶苏得到更好的锻炼,嬴政还让扶苏去边疆修长城,协助蒙恬抵御匈奴。戎马半生的嬴政很清楚沙场上的历练对人来说有多么宝贵,扶苏有了这些经历,未来当上皇帝后也不至于被臣下所蒙蔽。
▲扶苏剧照(左)
当然嬴政的苦心扶苏作为当事人是体会不到的。嬴政对儿子十分严厉,动辄打骂,即使为儿子铺好了未来的路也不屑于让儿子知道。所以在扶苏心中,嬴政一直不喜欢他,让他去边疆是不想看到他,而从小接受的儒家教育又让扶苏不敢反抗父亲的意志。
▲秦二世皇帝陵照片
因此,在边疆的日子里,扶苏一直处于自我否定的自卑状态中,以至于胡亥勾结李斯、赵高篡改圣旨,扶苏拿到赐死圣诏时,不究真假就直接自尽了。对此专家也表示,你看他咋长大的,就是因为自卑心作祟,以及多年以来不断的心理暗示才让他根本就没怀疑圣旨的真实性,即使当时蒙恬还在身边劝他先试探真假再决定要不要自杀也不听,很果断的就拔刀自刎了。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