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文武双全,大半个大唐江山都是他带兵打下的,继承皇位后知人善用,开创了贞观盛世之局面,足以称得上一代明君。他经常把“水则载舟,亦能覆舟”铭记于心,对触犯律法的大臣绝不姑息,但长孙顺德贪赃枉法时,理应予以惩罚,为何唐太宗不仅没问罪,反而赏赐他呢?
长孙顺德出身于官宦世家,祖上好几代都是朝廷重臣,曾祖父当年为北魏的太师,尽管后来家族显赫成都不及从前,却也衣食无忧。隋炀帝征兵攻打高句丽,长孙顺德不想随军出征,找个理由离开长安,直接马不停蹄奔向太原,投奔镇守此处的李渊。
由于他是李世民妻子(长孙皇后)的叔叔,算是跟李渊有亲戚关系,不管怎么说,李渊都不能不出手相助,就让长孙顺德在府中住下,充当幕僚的角色。长孙顺德并不是酒囊饭袋,在李渊起兵反隋过程中,他连番攻克多座城池,还生擒名将屈突通。
对于长孙顺德的功劳,李渊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称帝后封赏功臣时,直接封长孙顺德为薛国公,并兼任左骁卫大将军。秦王与太子之间明争暗斗,长孙顺德选择站在秦王这边,毕竟关系在这摆着,且不说别的事情,就算为了侄女考虑,他也要支持秦王李世民。
经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得太子之位,不久后父亲禅位于他。作为唐太宗背后的功臣,长孙顺德比往日更受宠,另外还得到皇帝赏赐的几名宫女,此等待遇绝对是特殊照顾,估计是唐太宗看在长孙皇后的面子上,才对长孙顺德这么好,否则不可能这么做。
以长孙顺德当时的爵位和身份,已经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根本不需要走歪门邪道,但他仍然不知足,差点因此身败名裂。有一次,长孙顺德抓住偷皇宫里的宝物,按照正常情况,应当把那些人交给刑部处置,长孙顺德却因得到好处,私自将人放走。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本以为能够瞒天过海的长孙顺德,却没想到此事很快被唐太宗知晓。大臣纷纷指责长孙顺德,并劝皇帝对他严惩,以儆效尤。然而,唐太宗却说:再赏赐他一些财物!群臣非常不理解,唐太宗解释道:“人生性灵,得绢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意思是说,唐太宗故意这么做,让长孙顺德感到羞愧,并希望他能改正。
不得不说,唐太宗这一招真的很高明,此后长孙顺德痛改前非,被派到外地做刺史时,工作非常认真,对贪官污吏毫不手软(长吏多受百姓馈饷,顺德纠擿,一无所容,称为良牧)。虽然后来由于受到牵连被削去官职,但在绘制凌烟阁功臣画像时,唐太宗还是把长孙顺德排在第十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