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水记》:中国第一篇用水专论,怎么在说水?

2020-12-20 22:34:05 作者: 《煎茶水记》

原标题:《煎茶水记》:我国榜首篇用水专论,怎样在说水?

大约是从晋代开端,文人就知道茶要用好水来煮泡的,比方杜育《荈赋》说的“水则泯方之注,挹彼清流”。

唐代始,以陆羽为代表的文人和爱茶者,正式把水提到了与茶平等,乃至高于茶的位置。《茶经》所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主要是依据水源环境而作的好坏判别,要求不外乎 “活”“洁”。

公元825年左右,唐代文学家张又新写了一篇《煎茶水记》。这是我国历史上榜首篇煮茶用水的专论。有三个主要内容:

一、记载了刘伯刍对苏、扬一带适宜煮茶之水的等级排序

故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于又新丈人行也。为学精博,颇有风鉴,称较水之与茶宜者,凡七等( 前刑部侍郎刘伯刍,是又新 老一辈。为学精深渊博,很有风姿和才智,说比较各种合适泡茶的水,共分为七等 ):

扬子江南零水榜首;

无锡惠山寺石泉流第二;

姑苏虎丘寺石泉流第三;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

扬州大明寺水第五;

吴松江水第六;

淮水最下,第七。

二、记叙了陆羽对所见二十处水源的排序

相对于刘氏,陆羽的地域宽度就大了许多,包含现在的江西、江苏、湖南、湖北、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区域,乃至还有雪水。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榜首;

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流第二;

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峡州扇子山下有石忽然,泄水独清凉,状如龟形,俗云虾蟆口水第四;

姑苏虎丘寺石泉流第五;

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

扬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

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

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

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

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流第十四;

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

吴松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圆泉流第十八;

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

三、是张又新自己的调查实践及其论说

这部分对水的见地甚高,弥足珍贵。

首要,是对刘、陆所论之水的亲身验证:对刘伯刍所说的七种水,从前亲身取样比较,结果与刘伯刍所论完全一致。对陆羽的二十种水,也都品味过,而从中又得出一个颇有规律性的定论:“夫茶烹于所产处,无欠安也,盖水土之宜。离其处,水功其半。”

其次,自己在历官途中记载的探究及验证:“过桐庐江,至严子濑,溪色至清,水味甚冷,家人辈用陈黑坏茶泼之,皆至芳香。又以煎佳茶,不行名其鲜馥也,又愈于扬子南零殊远。”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记》中有一段闻名论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非常,茶亦非常;八分之水,试茶非常,茶只八分耳。” 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张又新经过发现一些新的水源和品鉴,得出一条适当辩证的定论:“夫显理鉴物,今之人信不迨于古人,盖亦有古人所不知道,而今人能知之者。”这种厚古不薄今的情绪,令人钦佩。

尔后,历代不少学者都从各地水源茶品中,丰厚、验明晰张又新的“茶烹于所产处,无欠安也”的学说。

因为科学技术的前进,现代能够测定水的酸碱度、硬度、矿物质元素及各种卫生指标。因而,在挑选泡茶用水上挑选上比古人更有优势。

来历:我国茶叶学会 原文:于良子 修改: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