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大权在握,却不敢称帝,是为什么?

2020-12-24 12:02:29 作者: 多尔衮大权在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在他的一生中,有件事对他影响最大,

便是推举皇位继承人。多尔衮统筹兼顾、避免内争要辅佐幼主福临。

福临即皇帝位,两位辅政王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当众立誓要秉公辅佐皇帝,若"妄自尊大,无视兄弟,不从众议,每事行私,以恩仇为轻重,则不得善终,令短折而死"。

誓约不长,却令人形象深入,由于七年之后,正值39岁英年的多尔衮遽然死去,算得上是"短折而死"了。

也便是皇太极逝世一个多月后,辅政王多尔衮忽然替小皇帝发布谕旨,指令另一位辅政王济尔哈朗率军攻伐锦州与宁远。

济尔哈朗带兵走后,多尔衮又代小皇帝发布谕旨,晋封自己为摄政王。尽管仅仅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辅政者。

辅佐君主处理政事也;而摄政,则是替代君主处理政务,现已可以直接指挥若定了。

成为摄政王之后,多尔衮招集贝勒大臣们开了一个会,决议全部亲王、贝勒、贝子"悉罢部务",不再分担政府六部业务;全部政府工作悉数由各部尚书担任,各部尚书直接对摄政王担任。

当年,皇太极树立六部,本就有削夺诸王贝勒权限的意思,现在多尔衮再次祭起这一招,目的依然在于削夺诸王贝勒们的权限,使他们只能"议政",而不能"干政"。

一个月后,济尔哈朗从前哨回来,发现全部现已貌同实异了。不久,他招集我们开会,宣告往后全部业务都要先陈述多尔衮,排名也要先写多尔衮。从此,济尔哈朗成了一位挂名辅政王,也成了前清时期最高层中可以得以善终的少量几个人之一。

在未来的年月里,他带领八旗铁骑一举拿下了全中国,也正是在他手中,大清树立起了对这一片广阔土地完好而有用的控制次序。随后,多尔衮正值英年便遽然死去。

他的恩怨简直与大清王朝的树立和大明帝国的倒台紧紧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汹涌澎湃而又波诡云谲的图像。

应该说,这个大时代的改变最终是在他的手中才得以顺利完成的。但是,从此以后,他自己却再也没有遭到后人的敬重,这或许正是前史的吊诡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