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十三岁承继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是首位完结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后世对秦始皇的点评褒贬不一,不过我们都认同秦始皇性情残酷暴虐,终究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是心狠手辣,可是从史书上可以发现,秦始皇竟也有谦卑宽仁的一面。
王翦父子是秦始皇最倚重的将领。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他们带领秦军,为秦国开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战功。秦始皇便是依仗着这样的大将,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纵横捭阖,吞并四方。
在灭楚国之时,秦始皇从前当面致歉王翦,工作的原由是秦始皇在策划灭楚时因误判而贻误战机,这和一个叫李信的人有关。其时,秦始皇问李信,我计划攻楚,将军估量调用多少军力才可以?李信一挥而就地答复,最多不超越二十万人。秦始皇听完之后,又问王翦。王翦咬着牙,冷冰冰地抛出一句话,攻击楚国,没有六十万大军肯定不可。王翦的意思是若要攻击楚国,有必要倾全国之力。听了王翦的话,秦始皇笑着说:“王将军老喽,变得如此害怕呀!仍是李将军少年勇敢,壮勇坚毅,他说得对。”所以派李信与蒙武带兵二十万攻击楚国。
成果李信战胜而归,秦始皇极为震动,他当即乘快车奔赴频阳,一见王翦便抱歉说,我没采用您的主张,李信公然让秦军蒙受了羞耻。一国之君当面抱歉臣子,供认自己的过错,这是多么的谦卑!勇于供认过错,勇于承当职责,这是秦始皇可以统一全国最可贵的个人质量之一。
那么秦始皇又是怎么对待战胜简直全军覆没的李信?其实李信也并非等闲之辈,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荆轲刺秦今后,年轻气盛的他,曾带几千战士追杀燕太子丹,迫使燕王喜杀太子丹以苟且偷安。当然,即便燕王喜交出太子丹的人头,也并不能使秦国中止对燕国的攻击。李信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表现非凡。赢政得知追杀太子丹的是李信,对他的忠实和坚忍勇敢的战役风格大为欣赏,以为李信有勇有才。
关于犯了严重过错的李信,秦始皇并没有诛杀,而是宽大处理,答应他将功折罪,这表现了秦始皇宽仁的一面。公元前222年,李信随王翦的儿子王贲攻取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消亡。公元前221年,李信与王贲率军从燕国向南灭掉齐国,至此全国一统。
秦始皇不只对待将领谦卑宽仁,对待士人相同如此。《战国策》中记载了一位叫顿弱的特别的人与赢政的一次碰头,这位十分特别的人终究特别在什么地方呢?他见到君王不下拜。顿弱扬言,我做人的原则是不向称王者下拜,假如能满意我这个条件我就见,不然休想!
这话传到了秦始皇那里,令人大吃一惊的是秦始皇并没有怒气冲冲,而是赞同顿弱不拜而见。顿弱一见秦始皇,开口就说,全国有三种人,不知大王知不知道。第一种人有其实而无其名,第二种人无其实而有其名,第三种人是既无其名又无其实。秦始皇听了顿弱这番呆头呆脑的话,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只好老老实实地答复,你说的我不明白。
顿弱说,有其实而无其名的是商人,他们不必拿着耕具勤劳劳动,可是,他们却有吃不完的粮食。无其实而有其名的是农人,他们冬夏劳动,辛辛苦苦,却没有粮食吃。既无其名又无其实的是君王,身为万乘之国的君王却没有孝母之名,以千里之地落了一个不孝之实。赢政一听,气得浑身颤抖。顿弱说,山东六国如此强壮都没有损害大王的名声,可是,大王幽禁自己的母亲却毁掉了自己的名声。
顿弱谏秦始皇一事当发生在处理缪毐事情之后。此刻顿弱进谏,还坚持不拜秦始皇,而秦始皇竟然可以承受顿弱的不拜,还终究听取了顿弱的批判。
以上这一切都是发生在秦始皇还未统一全国之前,这直接阐明秦始皇在功成未竟之时,对待人才的情绪是谦卑宽仁的,至于一统全国之后,秦始皇对待人才的情绪发生了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