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长恨水长东”——被誉千古词帝的李煜,词牌地位到底如何?

2020-12-26 16:05:08 作者: “人生长恨水

这首词底子都不需求解说,没有用典,没有不流畅,便是词人看到春花被寒风冷雨糟蹋,力不从心,虽千般不舍,终归只能伤春悲秋。

词有词眼,这首词的要点便是上片“无法”二字。有许多人将这首词赏析得美轮美奂,变成一篇美文,并没有问题,可是底子就没有捉住李煜其时情感的要点。

花朵由于不敌寒风冷雨糟蹋,急急忙忙地褪掉春光。

上片从眼前风光起兴。这种语句,假如没有节奏感和音乐辅佐,感觉也就寻常。

下片回想、感叹。字词仍旧不杂乱,合适小令清空特征。咱们不能由于他说到“胭脂”,就觉得花团簇拥,这是许多美文作者的情感错点。

残花雨露,模糊当年的玉面泪痕。多想留住这美景,多想留住当年的你啊,什么时分才干重逢呢?人生惋惜太多,就像那东逝江水,无休无止,永无止境。

不光江山易主,连自己的爱人都被侵占。耻辱可以说是打破了底线,却只能视惋惜如江水东流,无法反抗,李煜的苦楚,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首小令,是一首实打实的哀辞。

李煜才思高深,熟读前人著作,奇妙化用了杜甫《曲江对雨》中的“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让“林花”、“春红”、“胭脂泪”成为这首凄风冷雨、寒江长恨著作中的一抹妖异亮色。

以暖写冷,以艳写清,这种色谐和风格的差异,让这首小令成为千古佳作。

这是李煜的文学方法、文学才思,非但没有祸乱著作,反而加深了情感表达。

咱们今日无法领会他的失国、失亲之痛,这首著作反而是依托字词的亮色得到了当今许多人的赏识。

千古词帝地下得知,不亦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