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识字率有多高?考古发现汉代竹简,或揭开了真相

2020-12-26 20:07:27 作者: 汉朝识字率有

汉朝时皇权还不像后世高不可攀,常常有布衣上书。

汉文帝时,少女缇萦直接上书皇帝,“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缇萦是神医淳于意女儿,为了救父上书皇帝,这便是缇萦救父的故事。

汉武帝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卜式上书,愿输家之半县官助边”,司马迁记载的卜式,本来仅仅一位牧童。

汉昭帝时,河南太守魏相开罪霍光,遭到虐待,“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

汉宣帝时,“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自陈尝有阿保之功”,这是社会基层人士识字足以上书的例子。汉宣帝幼时被关在监狱,称帝之后,监狱作业人员上书报功。

王莽时期,“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这一说法或许有些夸大,但其间必定存在不少一般民众。

虽然无法判别“民”上书的诉状是不是他们自己所写,但一旦上书成功,往往都会被召去问询,甚至还要再挂号一些资料、签字画押什么的,因而请别人代书的可能性不大。

经过史料与考古资料,根本能够判别汉代一般人的识字率并不低,甚至要超出咱们的幻想。我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王子今慨叹,“许多事实告诉咱们,因为民间教育的遍及,这一比率(汉代识字率)是相当可观的。”

那么,在没有纸张、书本奇少的时代,汉代识字率为何如此高呢?《四民月令》等文献记载,汉代已有“村庄小学”,但教学时往往会避开农忙时节,又有“贫子冬日乃得学书”的说法,确保了较高的入学率。可见,汉代民间基础教育的遍及,和灵敏的入学时刻,或许是汉代确保较高识字率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就以汉代识字率这一点井蛙之见,三国、五胡乱华、南北朝的浊世,对中华文明负面影响之大超出幻想,或许这数百年的割裂,不只改变了政局、民族、经济等,还让华夏许多优良传统遭到糟蹋,甚至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