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中国气派的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十讲》读后

2020-12-30 06:27:47 作者: 体悟中国气派

《我国哲学史史料学》 张岱年著 日子·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会通中西

现代学科含义上的我国哲学,原本是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依傍西方哲学树立起来的。对此,创建我国哲学学科、写作《我国哲学史》的前驱们都有清晰认识。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此写出来的“我国哲学史”,究竟是“我国哲学的史”仍是“在我国的哲学史”?直到21世纪初还在争辩“我国哲学的合法性”。

实际上,我国哲学学科开展一百年的前史现已证明,不会通中西,是没有出路的。郭齐勇先生指出,“百年来,在我国哲学学科树立、开展的过程中,不或许不以西方哲学为参照。”但以西方哲学为参照,并不意味着以西方哲学来裁剪我国哲学,也不意味着失掉我国哲学的主体性。

郭齐勇先生一方面特别重视中西哲学之间的互动和会通,另一方面又特别重视对我国哲学之特殊性的研讨和提醒。两者之间看似有间隔,实则深度共同。由于对话和会通必须在两个相等主体之间进行,假如没有本身的特殊性,就不能成为相等对话的一方。

他对我国哲学特殊性的考虑,特别表现在对我国哲学根本特征的归纳上,而且重视这种归纳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例如,他从西方政治正义的视角来看待儒家,重视我国哲学研讨中经典诠释办法学的打开。这是一种防止以偏概全、防止死板的了解。对我国哲学的根本特征多一个视点的归纳,就能使中西哲学之间多一层沟通和会通,也能使咱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哲学,更好地促进我国哲学的开展,乃至提醒我国哲学对西方哲学、对国际哲学的奉献。

《我国哲学史十讲》 郭齐勇著 复旦大学出书社

思接古今

以现代的视角来了解传统哲学思维的含义和价值,是郭齐勇先生治我国哲学史的又一大特色,这首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直接回应实际社会人生存在的问题。郭齐勇先生从前指出我国哲学研讨存在七大问题,其间第三个问题便是“实际向度不行”,而且等待我国哲学能创造性转化,我国哲学的才智能参加现代化,对人类社会有所奉献。他提出,“实际向度”不仅仅意味着以现代视角进行研讨,而它原本便是传统我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我国哲学家看来,日子于实际国际中,照样能够超逸解放,把精力向上提高。逾越的抱负要在实际国际中完结、完成。”

除了回应实际,他还活跃从正面分析和推进优异传统思维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在评论儒家政治哲学及其正义论时,郭齐勇先生进一步指出“我国传统的政治文明中(包括观念、准则、实践、风俗诸层面)的许多遗产,值得人们认真地考虑与创造性转化”,在介绍《礼记·王制》中的有关理念与准则组织时,作者特别指出其间许多准则是“极有人性化的准则”,还“触及今日所谓社会公平公平的问题”,“这些资源至今还有进一步作创造性转化的价值与含义”。

郭齐勇先生常谦称“守先待后”。他守的是我国传统文明的才智、精力和命脉。而真实的“守”并不那么简单,必深化了解我国传统文明的才智,领会其精力,并在现代社会连续其命脉,才是真实的“守”。

我国哲学史,自20世纪20年代前后诞生以来,已有一百年前史了。先贤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冯契、萧萐父、汤一介等,都写下了本身对我国哲学的作品。郭齐勇的新作,又为我国哲学的讨论与诠释,供给了一些新思。咱们信任,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后之学者,经过研读先贤的作品,深化了解咱们本身所在的传统,自觉传承中华文明的慧命。中华文明必定生生不息。

《光明日报》(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30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