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本地名将张翼(蜀汉晚期仅次于姜维的军中二把手),资历能力等都不比马谡、向宠差,却并未得到诸葛亮特殊对待。显然,并非益州本地没有良将,而应该是诸葛亮有意不予重用。
众所周知,诸葛亮执法严明,讲究公平处事,为何却沦为一枚“地域黑”呢?
其实,这与刘备前任有关。刘焉、刘璋父子俩先后统治益州20多年,却威刑不肃法纪废弛,乃至“蜀土人士专权自恣”,益州豪强的为所欲为,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最终,豪族多挟其财势,欺凌小民,使蜀中之民“思为乱者十户而八”。可以说,益州豪族是社会动乱之源。
因此,刘备入川之后,想要将益州打造成光复汉朝的基地,就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制定法律,即《蜀科》,以严法治蜀,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压制益州本地势力,确立了蜀汉政权的权威,恢复了社会的安定,达到了“强不侵弱”;其次打压益州豪族,肯定不能让其获得高官显位,到了诸葛亮时期,依然执行了这一政策,甚至还给予强化,当时有人劝说诸葛亮重用一些益州派人士,但被诸葛亮断然拒绝。
所以,尽管蜀国定都成都,但为了确保政权稳固,或恐慌于刘焉、刘璋遭遇,所以刘备诸葛亮一直打压益州派。
客观的说,打压益州派,在当时是必须的,但从长远来看,却埋下了蜀国灭亡的祸根,导致内部不够团结。尤其是元老派、荆州派、东洲派后继无人,而益州派却逐渐占据高位之后,就将蜀国推向了灭亡的边缘。
对于益州派豪族而言,以上三派都是外来势力,对外发动战争时,益州派得不到什么好处,但却要付出巨大代价,因为钱粮主要是益州派提供。换言之,益州派对蜀汉没有什么归属感。
所以,诸葛亮北伐、姜维北伐时,都遭到益州派的反对(诸葛亮时益州派暗中抵制,到姜维北伐时直接公开反对)。尤其姜维北伐时,军中二把手张翼就极力反对,认为蜀国需要休养生息。
最致命的是,当邓艾兵临城下之后,谯周等益州派不是想着抵抗,而是想着投降。原因很简单,投降之后益州派不会有损失,同时魏国灭亡蜀国驱逐外来势力之后,益州本地豪族头上反而没了压制,或许会迎来更大发展。
如果益州派与蜀汉同气连枝,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那么邓艾兵临城下时,益州派还会投降吗?当年刘备兵围成都时,做好了长期围困准备,因为当时成都粮食够支持一年,官吏百姓都想抵抗。所以,益州派一旦坚决抵抗,以邓艾弱少兵力且是孤军,又怎么能攻克成都坚城?
所谓祸起萧墙,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古往今来的教训层出不穷,不缺一个蜀国。#益州#刘备#诸葛亮收藏
2,以诸葛亮、黄忠等为首的荆州派,其中诸葛亮是黄承彦女婿,而黄承彦是荆州大家族,有着广泛的人脉。刘备死后,荆州派掌控朝政多年,政治实力非常强悍。
3,以法正、李严、许靖为首的东洲派,如果说荆州派掌握高层权力,那么东洲派就是掌握中层的势力,因为东洲派加盟蜀汉时是带着团队进入,很多中层骨干是东洲派人士。
4,以黄权、马忠、张翼、谯周为首的益州派,所谓益州派,实际就是四川本地派,是益州豪门大族的代言人,但这一派有钱却没什么政治地位。
刘备入川之后,法正建议他拉拢益州本地豪族,迎娶刘璋旧将吴壹之妹吴氏,而吴氏是刘璋已故兄长刘瑁之妻,后来刘备考虑再三,还是娶了吴壹之妹。
吴壹,本是兖州陈留郡人(今河南开封),刘焉迁任益州牧时,吴壹父亲与刘焉是好友,于是举家迁入益州,所以吴壹并不是100%的益州本地豪族。但由于吴氏是刘璋已故兄长刘瑁之妻,所以刘备娶吴氏,也的确可以看作刘备拉拢益州派的举动。
表明上看,刘备好像要拉拢益州派,但实际上刘备却是打压益州派。
刘备重用的益州派很少,蜀国中枢有十六位要职,但荆州派和东洲派占据绝大部分,益州派只有马忠一人。总之,刘备入川之后,元老派、荆州派、东洲派都得到了重用,其中荆州派是最大赢家,诸葛亮、蒋琬等名仕,最次的都是一个太守职位,所以史载“豫州(刘备)入蜀,荆楚人贵”。相反,益州派却被排斥在政治中心之外,最多只能拿下次一级的少数职位。